吴王挽词(其二)

土德承馀烈,江南广旧恩。

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

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

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吴王挽词(其二)》由唐代末年至宋代初期的文人徐铉所作,通过对吴王的追悼,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哀思。

首句“土德承馀烈”,以“土德”象征吴王的德行与功业,承继前人的辉煌成就,奠定了一种历史传承的基调。接着“江南广旧恩”,进一步描绘了吴王在江南地区的深厚恩泽,不仅限于地域,更涵盖了情感与影响的广泛传播。

“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这两句转折,揭示了历史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尽管人事已非,但吴王的信义与事迹却如同书籍一般,流传千古,永垂不朽。这种对比,既是对吴王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颂扬。

“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哀悼之情具象化。周原道和郑国门,分别代表了吴王曾经活动的重要地点,通过哀挽与铭旌的仪式,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意。

最后,“此生虽未死,寂寞已销魂。”诗人以一种超脱生死的视角,表达了对吴王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即使吴王的生命已经结束,但他的精神与影响力依然存在,给人以寂寞与哀愁的感受,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对永恒价值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历史的深度挖掘,展现了对逝去英雄的缅怀与敬仰,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反思,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楼

一宿东林正气和,便随仙仗放春华。

散飘白絮惟分影,轻缀青旗始见花。

落砌更依宫舞转,入楼偏向御衣斜。

严徐共待金门诏,愿布尧言贺万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句(其一)

一夜黄星照官渡,本初何面见田丰。

形式: 押[东]韵

句(其二)

井泉分地脉,砧杵共秋声。

形式: 押[庚]韵

句(其三)

钟山祠畔宿烟晴,玉涧桥边碧树椿。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