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怀(其三)

旋旋长廊绣石苔,颤提鱼钥记潜来。

阑前罽藉乌龙卧,井畔丝牵玉虎回。

端正容成犹敛照,消沉意可渐凝灰。

来从花底春寒峭,可借梨云半枕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绮怀(其三)》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深情的画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

首句“旋旋长廊绣石苔”,以“旋旋”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缓慢、悠长的节奏感,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静谧的长廊之中。绣石上生苔,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增添了几分岁月沉淀的韵味。这一句通过视觉形象,巧妙地勾勒出场景的静美与深邃。

接下来,“颤提鱼钥记潜来”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钥匙的轻颤与记忆的唤醒相结合,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在某个特定时刻,不经意间触碰到过去美好回忆的瞬间。这里的“鱼钥”不仅指代了钥匙,更蕴含着一种神秘与微妙的意味,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阑前罽藉乌龙卧,井畔丝牵玉虎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场景的细节描写。乌龙在垫有罽(一种毛织物)的栏杆前安卧,玉虎则在井边被丝线牵引,这些生动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也暗喻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端正容成犹敛照,消沉意可渐凝灰”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端正的面容在光线中收敛,消沉的情绪渐渐凝聚成灰烬,这种情感的转变,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可能失去的美好感到的忧伤。

最后,“来从花底春寒峭,可借梨云半枕偎”两句,以春寒峭的花底景象,以及与梨云(梨花)的亲密接触,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绮怀(其三)》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回忆与思念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与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绮怀(其四)

中表檀奴识面初,第三桥畔记新居。

流黄看织回肠锦,飞白教临弱腕书。

漫托私心缄豆蔻,惯传隐语笑芙蕖。

锦江直在青天上,盼断流头尺鲤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绮怀(其五)

虫娘门户旧相望,生小相怜各自伤。

书为开频愁脱粉,衣禁多浣更生香。

绿珠往日酬无价,碧玉于今抱有郎。

绝忆水晶帘下立,手抛蝉翼助新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绮怀(其六)

小极居然百媚生,懒抛金叶罢调筝。

心疑棘刺针穿就,泪似桃花醋酿成。

会面生疏稀笑靥,别筵珍重赠歌声。

沈郎莫叹腰围减,忍见青娥绝塞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绮怀(其七)

自送云軿别玉容,泥愁如梦未惺忪。

仙人北烛空凝盼,太岁东方已绝踪。

检点相思灰一寸,抛离密约锦千重。

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