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对竹》由元代诗人许谦所作,通过对竹子与桃李的不同特性和命运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韧不拔、高洁自守品质的赞美。
诗中首先描绘了主人栽种的修竹与桃李生长在同一桃李场的情景,以“主人树脩竹,近在桃李场”开篇,点明了竹与桃李的并存关系。接着,“赋性虽不同,相友庸何伤”一句,强调了两者虽然性格不同,但彼此相依为伴并无妨害,体现了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随后,“阳春破桃李,红白争低昂”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桃李竞相开放,色彩斑斓的景象,而“无言自成蹊,相媚色与香”则进一步描绘了桃李的美丽与香气,同时也暗示了它们的短暂与易逝。
“何心伴幽独,徒引蝶蜂忙”这一句,通过桃李吸引蝴蝶蜜蜂忙碌于花间,反衬出竹子的静谧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桃李的浮华与短暂。最后,“此君心本虚,宁逐春风狂”赞扬了竹子内心的空灵与坚韧,不随风狂舞,保持自我,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
“咄嗟桃与李,开落那能常”则以桃李的短暂生命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竹子长久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短暂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桃李与竹子的不同特性,以及对它们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坚韧、高洁品质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