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临封八景韵(其七)景星夜月

长松风动疏枝月,偏向瞿昙旧处明。

圆与六宗法钵肖,莹悬一璧水晶清。

禅门不记僧敲古,玉宇同辉客思平。

分付山灵留兔魄,常陪猿鹤护山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夜月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禅宗精神的融合之美。

首句“长松风动疏枝月”以“长松”、“风动”、“疏枝”、“月”四个意象串联,营造出一种空灵、幽静的氛围。长松象征着坚韧与永恒,风动则赋予了画面动态感,疏枝月则将月光洒在稀疏的树枝上,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

“偏向瞿昙旧处明”一句中,“瞿昙”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姓氏,这里借指佛教圣地或与佛教有关的地方。此句表达了月光特别明亮地照耀在佛教圣地之上,寓意着佛法的光辉普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向往与敬仰。

接下来的“圆与六宗法钵肖,莹悬一璧水晶清”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其中,“圆”可能暗喻佛法的圆满,“六宗”指的是佛教的六大宗派,“法钵”代表佛法的传承。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佛法如同清澈的水晶,既纯净又充满智慧,同时强调了佛法的传承与弘扬。

“禅门不记僧敲古”一句,巧妙地引用了贾岛“推敲”的典故,暗示了禅宗修行中的深邃与精微,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同时,“不记”二字也体现了禅宗超脱世俗、忘却尘世烦恼的精神境界。

“玉宇同辉客思平”一句,将“玉宇”(即天空)与“客思”(客人的思绪)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天空与人心和谐共融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宇宙的感悟。

最后,“分付山灵留兔魄,常陪猿鹤护山城”两句,通过“山灵”、“兔魄”、“猿鹤”等自然元素,进一步强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山灵象征着守护者,兔魄可能是月亮的别称,而猿鹤则是自然界中的灵性生物,它们共同守护着山城,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保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佛教精神的崇敬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8)

叶高(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临封八景韵(其八)猿岭飞泉

灵猱攀陟直摩天,擘漏银河半派泉。

惊燕拂云开晓霭,随龙挟日洗初圆。

遥分万斛金茎露,注满一竿严子川。

是处桔槔人力苦,麟山汪泽独天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白云洞呈韦曾诸君

石室初开且放歌,樽前词赋有羊何。

窗含翠色秋厓静,门落寒声夜瀑多。

旅雁带霜来洞口,海云催雨过山阿。

相逢一笑真非偶,兴剧谁挥往日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留别陈徵君

空谷逢君酒屡传,骊驹声起促离筵。

西山柳色沾寒雨,南浦花容倚暮烟。

塞雁影高山带月,江鱼书远海连天。

不堪独上兰舟去,閒听渔歌益悄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石门上洞为崔孝廉子玉作

石门不尽藏珍地,上洞跻攀景更幽。

鸟道乍通丹穴里,凤笙疑落碧山头。

云霄迥出千峰暝,河汉斜分一水流。

最是崔咸高世处,他年良史直须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