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致远的山中禅修景象。"石室过云外,二僧俨禅寂"表明两位僧人隐居于云雾之上的石室内,他们沉浸在禅定之中,心无杂念,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不语对空山,无心向来客"则是说这两个僧人面对着空旷的大自然,不与之交谈;同时对于偶尔到来的游客,他们也没有特别的心理反应,这里的“无心”并非贬义,而是表明他们已经达到了一种心如止水的境界,对外界事物不再有所牵挂。
"作礼未及终,忘循旧形迹"这两句则描写了当游客来临,并向僧人行礼时,他们甚至连礼节都未完成,就已经忘记了这个动作,这里的“忘循”并非真正的遗忘,而是说他们的心已超脱于这些世俗的礼节之中,不再刻意去保持或遵循。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禅修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宁静的境界,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于那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