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儿时已见葆真诗,写诵抄藏不惮疲。
白首始游衡岳寺,扶藜处处读苔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呈折子明丈十首》中的第一首,题为“呈折子明丈十首(其一)”。诗中回忆了诗人儿时对葆真诗的喜爱与执着,即使年幼也不断抄写诵读,毫不疲倦。成年后,诗人白发苍苍之际,才得以游览衡岳寺,每到一处都扶着藜杖,仔细阅读那些布满青苔的碑文。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学习的坚持。
不详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南浦相逢使蜀船,为余高举送行篇。
我行纵有荣枯异,可乏新诗处处传。
清江郭内千竿竹,爱此浑如屋上乌。
我亦山中富此物,若何奔走为饥驱。
书中道何似,诗有林霏寄。
怪其句律工,定自工夫至。
别来才一书,似若向兄疏。
逢人问江右,说兄不敢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