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庵

石涧长松行十里,杖藜从此得迟留。

青霄望去山河远,白水看来日月流。

老树叶残霜鬼哭,断崖云冷洞猿愁。

韬光名在身何在,今古茫茫几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沿着石涧走十里长松路,手拄藜杖让我能慢慢停留。
遥望青天,山河遥远;清澈流水,日月如流。
老树落叶,似霜降时鬼神悲泣;断崖云冷,洞中猿猴满怀忧愁。
隐藏的光芒,如今何处寻觅?古今苍茫,又有多少人白了头。

注释

石涧:山涧。
长松:高大的松树。
杖藜:手杖。
迟留:停留。
青霄:青天。
山河:山脉和河流。
白水:清澈的流水。
日月流:日月仿佛在流动。
霜鬼哭:比喻寒冷凄凉的景象。
断崖:陡峭的悬崖。
洞猿愁:洞穴中的猿猴感到悲伤。
韬光:隐藏光芒,指名声或才华。
名在身何在:名声虽在,但人却不知去向。
茫茫:广阔无垠。
白头:形容人头发变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斯植所作的《韬光庵》,描绘了石涧长松沿途的景色和诗人在此地的感受。首句“石涧长松行十里”,展现了诗人漫步在长达十里的松林之中,暗示了环境的幽深与宁静。第二句“杖藜从此得迟留”,表达了诗人杖藜而行,流连忘返的闲适心情。

“青霄望去山河远,白水看来日月流”两句,通过描绘远方的山河和近处流动的河水,寓言时间的流逝,展现出空间的辽阔与人生的短暂。接下来,“老树叶残霜鬼哭,断崖云冷洞猿愁”,运用拟人手法,借霜叶、鬼哭和冷崖孤猿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凄清、孤独的氛围。

最后两句“韬光名在身何在,今古茫茫几白头”,诗人以“韬光”暗指自己的隐逸生活,然而即使身处这样的环境,人生的名利仍然显得虚无,感叹时光荏苒,自己已白发苍苍,世事如梦,人生无常。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抒情,寓哲理于自然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和对生命的感慨。

收录诗词(146)

释斯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天竺岩栖山房

一室寄云隈,凭栏日几回。

无风山自雨,有主燕还来。

野径通樵远,岩花向晚开。

旧时题数壁,今已半苍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题彭泽后人吟楼

结屋在云端,悠然趣自安。

江山随望远,星月近人寒。

剑气当空正,诗情对酒宽。

往来庭畔叟,只作晋时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与子入山来

与子入山来,永夜不得睡。

但闻松子声,敲落梧桐树。

月到窗愈明,秋风泻流水。

古奏三两弦,知音不知处。

唯有白面猿,闲中自来去。

形式: 古风

山中寓意

白发今如许,自吟还自愁。

满山晴叶雨,四壁老蛩秋。

看水知心静,观云觉事浮。

数年衰感意,挥泪不能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