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涿州城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忧虑。
首句“晓霜不在地,微白生牛背”,以霜白之景渲染清晨的宁静,但“不在地”三字暗示了某种不寻常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着,“遥望涿鹿城,隆然沙碛内”,远眺古城,却只见其孤零零地坐落在沙漠之中,透露出一种荒凉与孤独。
“控緤走其下,壁立皆土块”两句,描绘了城下的景象,控緤(可能指城门)之下,四周都是坚硬的土块,没有生命的迹象,进一步强化了荒凉感。接下来,“此地古范阳,甲兵天下最”一句,转折到对涿州历史的回顾,曾经这里是军事重镇,甲兵最强之地,但现在却只剩下土块和寂静。
“侧耳闻啼饥,伤心自我辈”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担忧,听到的是饥饿的啼哭声,这令人心痛不已,仿佛连诗人自己也感到了悲伤。最后,“野狼遇人嗥,苍鹰攫雉碎”描绘了自然界的残酷,野狼在人前嚎叫,苍鹰捕食雉鸡,一切都显得那么无情。
“生涯底如此,浩叹兹行迈”则是诗人对这种现状的感叹,生活竟然如此艰难,他不禁发出深沉的叹息,对于自己的旅程也充满了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社会现实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