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林庵

野寺萧条一径微,山僧相见语禅机。

云深石洞玄猿伏,烟锁松林白鹤归。

上界疏钟通碧落,边城鼓角送斜晖。

浮生自觉浑无定,欲解鸣珂问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中寺院景象。首联“野寺萧条一径微,山僧相见语禅机”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深邃的氛围,野寺的萧条与僧人交谈中的禅理相映成趣,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和内心的平和。

颔联“云深石洞玄猿伏,烟锁松林白鹤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云雾缭绕的石洞中,玄猿静伏,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松林深处,白鹤归来,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和谐。这两句通过动物的活动,生动地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静谧并存的美妙景象。

颈联“上界疏钟通碧落,边城鼓角送斜晖”则将视角从山中寺院转向更广阔的天地。上界的钟声悠扬,穿透碧蓝的天空,与边城传来的鼓角声交织在一起,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构成了一幅壮丽而又略带悲凉的画面。这一联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人间与天界、和平与战乱之间的关联,以及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尾联“浮生自觉浑无定,欲解鸣珂问钓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在经历了山中寺院的静思之后,诗人意识到人生的漂泊不定,不禁产生了想要探寻生命意义的冲动,或许是在寻求心灵的寄托或是对自然的亲近。这一联以问句的形式结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寺院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理以及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

张通(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追怀宜黄大司马谭公

昔年飘泊入燕京,制府怜才意不轻。

献策独过司马署,分符旋赴蓟州营。

秪誇相国知韩信,无复功臣妒贾生。

秋草春风今日泪,不堪回首楚江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仲弟南还有怀老亲

无限离愁匹马前,况多风雨断鸿边。

板舆未得归潘岳,春草何堪送惠连。

伏枕梦回沧海月,登临望极白云天。

飘零若见高堂问,双鬓休言异昔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李佥宪招饮黄鹤楼

胜地惭非作赋才,清尊今向大江开。

当年黄鹤云中去,何处梅花笛里催。

风起潮声喧岛屿,日斜帆影上楼台。

相逢俱是他乡客,衰草涔阳漫复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别单竹楼还金陵

几年作客共湘川,君去秦淮独惘然。

数幅征帆秋水渡,一声鸿雁夕阳天。

从今不下延徐榻,何日重来访戴船。

吴地故人如有问,乡心常在月明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