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六一清风,更有何人继高躅;
二分明月,恰于此处照当头。
此联以“六一清风”与“二分明月”为喻,巧妙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六一清风"取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号“六一居士”,象征着其文采风流与高尚人格。“更有何人继高躅”则表达了对欧阳修文学成就的敬仰与对其后世影响的期待,暗含着对能继承并发扬其精神之人的渴望。
“二分明月”源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处借指扬州的美景,特别是其月色之美。将“二分明月”置于“恰于此处照当头”,不仅描绘了月光洒满平山堂的景象,更寓意着此地是文人雅士心灵的归宿,是他们精神世界中的一片净土。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寄托了对文化传承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不详
地临飞骑桥边,问当年一船筝笛,万队旌旗,弹指话沧桑,只安排水国逍遥,已是鲲池庄叟境;
春到听莺时节,看此日对月题诗,迎风把酒,散怀忘泛梗,且领略画图结构,俨然鹿柴右丞居。
秦有郑生,汉有安生,传志强区分,终以龙门为正史;
朝而东海,暮而南海,烟霞遍踪迹,独从羊石辟清都。
人溯文忠到文简;山从江北望江南。
衡岳云开天柱峻;大江星陨石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