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十六首(其三)

银针五色线,爱绣牡丹花。

问郎借彩毫,描向架上纱。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晚绣制牡丹图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活气息。通过“银针五色线”,我们可以想象出她手中拿着五彩斑斓的丝线,精心地穿针引线,将色彩与图案完美融合。而“爱绣牡丹花”则直接点明了她所绣之物的主题——牡丹,这不仅是一种花卉的描绘,更可能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接着,“问郎借彩毫,描向架上纱。”这一句则展现了女子在创作过程中的互动与期待。她向她的伴侣(郎)请求借用彩毫,这是一种用于绘画的工具,暗示她不仅在进行刺绣,还可能在尝试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将画作“描向架上纱”,既说明了她对作品放置位置的讲究,也体现了她对艺术创作的认真态度和对细节的注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女性艺术家在夜晚专注创作的场景,表达了她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与伴侣之间温馨和谐的关系。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价值。

收录诗词(323)

黎景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子夜歌十六首(其四)

侬性不解饮,为欢持向来。

爱得桃花容,殷勤尽一杯。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灰]韵

子夜歌十六首(其五)

枕欢左腕卧,罗袂暗生春。

起视无痕处,原来掌上身。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子夜歌十六首(其六)

中夜调桐丝,欢来忽变手。

非关曲有误,欲试知音否。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有]韵

子夜歌十六首(其七)

金笼养鹦鹉,教得似侬音。

月明歌子夜,隔幔恼郎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