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杂感十首(其六)

韶华弹指总悠悠,我到人间首五秋。

自愧望洋迷学海,更无清福住糟邱。

尊前瓦注曾于局,脚底红尘即九州。

自笑此身何处著,笙歌丛里合闲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名臣曾国藩所作的《岁暮杂感十首》中的第六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感慨的深度思考。首句“韶华弹指总悠悠”以比喻手法,生动描绘了岁月如梭,转瞬即逝的感觉,流露出对青春易逝的惋惜。接下来,“我到人间首五秋”点明诗人已届中年,对自己未能在学问上有所建树而感到惭愧,表达了对知识海洋的向往和未能静心享受生活的遗憾。

“自愧望洋迷学海,更无清福住糟邱”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反省,他深感自己在学术探索中迷失,无法在世俗的享乐中找到安宁。这里的“糟邱”暗指世俗的纷扰与浮华。“尊前瓦注曾于局”回忆过去在酒局中的生活,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参与和无奈,“脚底红尘即九州”则形象地描绘出世事如棋,人生如梦的境况。

最后两句“自笑此身何处著,笙歌丛里合闲游”,诗人自我解嘲,感叹自己的人生似乎无处安放,只能在笙歌宴饮的热闹中寻求片刻的闲适,流露出一种看破红尘的超脱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哲理于个人经历之中,展现了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225)

曾国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子城,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 字:伯函
  • 号:涤生
  • 籍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
  • 生卒年: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岁暮杂感十首(其七)

为臧为否两蹉跎,搔首乾坤踏踏歌。

万事拼同骈拇视,浮生无奈茧丝多。

频年踪迹随波活,大半光阴被墨磨。

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岁暮杂感十首(其八)

旧雨曾遗尺鲤鱼,经年不报意何如?

自从三益睽违久,学得五君世态疏。

碧树那知离别憾,青灯偏照故人书。

殷勤护惜金炉鸭,香火因缘付与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岁暮杂感十首(其九)

拟学坡公馈岁诗,花笺何处寄相思?

阳和未老貂先敝,暖气初回鸟竟知。

游子情怀随地远,天家雨露及时施。

小儒莫献升平颂,幸傍龙楼睹上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岁暮杂感十首(其十)

鼕鼕岁鼓走轻雷,竹马儿童彩戏才。

仙仗九重围雾住,宫花一万锁烟开。

迷离佳气从空绕,不断狂香拂面来。

我比春风尤放荡,长安日日聘龙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