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蔡秀才屏风颂四首(其二)

接人高下但唯唯,笑语相随不作难。

此翁胸次有泾渭,事不可处执如山。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无论对方地位高低,他都谦恭应答,笑声陪伴,从不觉得困难。
这位老者心中自有是非分明,对于事情的处理原则坚定如山。

注释

接人:待人接物。
唯唯:谦恭应答。
笑语:笑声。
作难:觉得困难。
此翁:这位老人。
胸次:内心。
泾渭:比喻是非分明。
执如山:坚持原则像山一样不动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书蔡秀才屏风颂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性格特点。"接人高下但唯唯",形象地描绘了他无论对方地位高低,都能谦恭有礼,应对自如,表现了他的圆融与谦逊。"笑语相随不作难",则进一步刻画了他善于以轻松愉快的言谈应对各种情况,没有困难和压力。

"此翁胸次有泾渭",这里的"胸次"指的是人的内心,"泾渭"原本比喻事物分明,这里暗指此人内心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原则分明。"事不可处执如山",则强调他对原则的坚守,即使在处理事务时也坚定不移,如同山岳一般不可动摇。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扬了蔡秀才为人处世的智慧与原则性,以及他的待人接物之道。黄庭坚的笔触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蔡秀才的独特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书蔡秀才屏风颂四首(其三)

此翁家世印累累,平生俯视造物儿。

堪笑痴人不省误,犹说此翁真个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书蔡秀才屏风颂四首(其一)

武宁县中蔡老子,能棋能酒又能诗。

胸中百万多罗藏,不向人间说是非。

形式: 七言绝句

书磨崖碑后

春风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

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

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

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

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蹐还京师。

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

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

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

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

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形式: 古风

予欲金玉汝赠黄从善

江山复重兮朋友失,长处幽篁兮隔离天日。

鸟声无人兮我友来即,久矣不闻德人之言兮,为余发药。

嘉若人兮甚好修,兰薰而时发兮,水刚德而用柔。

有璞连城,方谟匠兮,忍其与斗筲议之。

螫吾手而不砭兮,举百体而弃之。

为民父母兮,灼子之肤,何能忍。

顾白日临辰兮,臣何爱不与俱来。

古之人偿责言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虹气贯斗牛兮,岂用俗人之町畦。

予爱兰而莫与予佩兮,曰斯其不情。

帝关九牡兮,照下土孔明。

予将观东海兮,蛙说予以坎井。

盍尝视吾宝兮,兹有重于岑鼎。

予欲金玉汝兮,汝既金玉。

揭日月以适四方兮,殆而按剑以为戮。

雁以不鸣烹,木以材而斲。

天下皆羿兮,矢来无乡,惟应以无名之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