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赠董崇相先生》由明代诗人欧必元所作,通过对董先生的赞誉与敬仰,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对知识的追求。
首联“中原旗鼓羡登坛,欲谒龙门片刺难”,以“中原旗鼓”象征董先生的声望与成就,“登坛”则比喻其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然而,想要接近这样一位大师,却如同“欲谒龙门片刺难”,形象地表达了求学之路的艰难与尊崇之情。
颔联“不独下帷尊董相,亦堪高卧笑袁安”,进一步赞扬了董先生的学识与人格魅力。“下帷”典出《史记》,指专心读书,这里用来形容董先生的学问深邃;“高卧”则出自《后汉书》,意指隐居自适,此处暗喻董先生虽身居高位,仍能保持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袁安的隐居生活,更凸显了董先生的超凡脱俗。
颈联“玄经弟子曾私授,白璧何人可借看”,点出了董先生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曾私下传授知识给弟子,体现了其对后学的关怀与传承精神。同时,以“白璧”比喻珍贵的知识或人才,暗示了董先生的学识之高深,以及能够获得其指导的人之稀少。
尾联“相见暂时相别远,高山流水若为弹”,以“高山流水”典故,比喻知音难遇,表达了诗人与董先生虽仅短暂相聚,但已心生敬仰之情,如同找到知音一般。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未来能再次相遇,共同探讨学问,如同高山流水般和谐美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典故运用,展现了对董先生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知识、学问以及师道尊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