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颖为悼念车质斋师所作的《哭车质斋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首句“退之文字羲之字”,以韩愈(退之)和王羲之两位古代文人的名字作为比喻,暗示车质斋师在文学上的成就与影响,如同这两位巨匠一般。接着“大江以南首屈指”进一步强调了车质斋师在南方文坛的地位,犹如长江以南的文坛领袖。
“门前问字车马屯,陶成多士作佳士”描绘了车质斋师门庭若市的情景,来访者络绎不绝,既有求学问道的学子,也有被其教诲感化的士人,展现了他广受尊敬与爱戴的一面。
然而,好景不长,“邵师昨岁殂”一句揭示了车质斋师去世的消息,使得整个氛围瞬间变得沉重而悲伤。接下来的“同作长歌问天只”表达了诗人与逝者生前一同创作诗歌,共同面对命运的无奈与悲凉。
“邵师既往情感伤,幸得吾师健饭耳”表达了对邵师离世的哀痛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健康的珍惜与对长寿的渴望。“那堪鹤召游东维,不见人间泪如水”则通过鹤的召唤与人间泪水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脆弱与逝去的不可逆转。
最后,“二十年来一刹那,老成凋谢已如此”感叹时间的飞逝与老一辈文人的相继离去,强调了生命短暂与岁月无情的主题。“呜呼自古谁不死,既死不朽人有几”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生命永恒与不朽的思考,指出真正能超越生死、永存于世的,是那些伟大的思想与作品。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车质斋师生前事迹的回忆与逝世后的哀悼,深刻反映了对生命、艺术与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