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樊增祥所作,以《明妃抱子图》为灵感,通过描述王昭君的历史故事,融入了对生育吉祥的寓意。"剖竹称王"暗指昭君的出身高贵,"依蒲得姓"可能指的是她姓王,"龙庭汤饼"象征皇家盛宴。"黄?羞结桃花子"描绘了昭君怀抱婴儿的场景,"胡语琵琶"则暗示了边塞风情。
接下来,诗人将昭君与匈奴的联姻与冒顿单于的雄才相提并论,又提到老上单于的老去和汉宫燕燕的归来,寓意昭君的离家与回归。"文姬"指的是蔡文姬,这里借指昭君的才情,"粉本预安排"暗示她的命运早已注定。
"蛾眉一例怜花蕊"表达了对昭君美貌的赞美,"偷祀张仙祈燕禖"则寄托了对生育的祈愿。最后,诗人以"宜男瑞兆"、"兰香瓠白"象征吉祥,"送入门来"则是对昭君归家后幸福生活的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历史典故中融入了丰富的象征和寓意,展现了诗人对昭君形象的独特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