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忆紫溪春欲尽,千岩交映水回斜。
岩空水满溪自紫,水态更笼南烛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山谷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长忆紫溪春欲尽,千岩交映水回斜。" 这两句以“长忆”开篇,表达了诗人对紫溪之美的深深怀念。在这里,“紫溪”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春天即将过去,而紫溪的景色却依然生动。这一刻,千岩与水光相互映照,水流在斜阳下显得更加清澈和柔美。
"岩空水满溪自紫,水态更笼南烛花。" 这两句则进一步描写了紫溪的景象。在这片山谷之中,岩洞中充满了清泉,而整个溪流呈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紫色。这种颜色的使用可能是对春日阳光照射下的水波的一种形象描述。而“水态更笼南烛花”则将水的流动状态与南边悬挂着的灯火相比较,暗示了水波的轻柔和生动,同时也让人联想到春天花开时节的美丽景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紫溪山谷春色的一系列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
不详
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适我一箪孤客性,问人三十六峰名。
青云无忘白云在,便可嵩阳老此生。
山头水色薄笼烟,久客新愁长庆年。
身上五劳仍病酒,夭桃窗下背花眠。
吴王上国长洲奢,翠黛寒江一道斜。
伤见摧残旧宫树,美人曾插九枝花。
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
不羡越溪歌者苦,采莲归去绿窗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