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偶兴

晴雪万山深,苍茫晓尚阴。

泉声来绝涧,寒气积疏林。

尽道丰年兆,谁同卒岁心。

灞桥驴背客,诗思正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山景的静谧与深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复杂情感的交织。

首联“晴雪万山深,苍茫晓尚阴。”开篇即以“晴雪”点明天气,雪后的山峦在晨光中显得更加深远,一片苍茫,晨曦中的阴云更添了几分朦胧之美。这里通过“深”和“苍茫”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

颔联“泉声来绝涧,寒气积疏林。”进一步展开画面,泉水从幽深的山谷中潺潺流出,其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同时,寒气在稀疏的树林间凝聚,既表现了环境的寒冷,也暗示了季节的变换。这两句通过听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冬日山景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尽道丰年兆,谁同卒岁心。”转而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现实的矛盾。人们普遍认为这场大雪预示着丰收之年,但诗人却在此时发出疑问:“谁同卒岁心?”意指即便未来充满希望,但对于眼下艰难的生活,又有谁能真正感同身受呢?这一问,不仅揭示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异,也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尾联“灞桥驴背客,诗思正相寻。”以“灞桥驴背客”这一典故,引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在古代,灞桥是送别之地,而“驴背客”则象征着行旅之人。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驴背客”,表达了自己在雪中漫步,思考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同时,“诗思正相寻”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在自然美景中激发灵感的喜悦。

综上所述,这首《雪中偶兴》不仅描绘了雪后山景的美丽与宁静,还蕴含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为杨廷献题画六首(其一)

山色青无际,溪流绿渐深。

淡烟依远岫,疏雨过平林。

不见轮蹄迹,惟闻钟磬音。

何当去城市,来此极招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为杨廷献题画六首(其二)

僧舍烟云表,人家木石中。

乱山迷远近,流水绕西东。

犬吠穿萝月,猿鸣落叶风。

曾逢隐人说,庐阜路相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为杨廷献题画六首(其三)

度壑飞流急,缘溪狭径长。

松杉围古寺,鸥鹭下回塘。

旧讶周颙隐,今无贺监狂。

惟馀林下叟,淳朴似虞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为杨廷献题画六首(其四)

山峻容过鸟,溪深隐钓舟。

平生不到处,今日偶来游。

迤逦踰青障,招寻近翠楼。

桃花流水暮,归路使人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