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秋

帘捲西山雨乍停,自知时节候虫声。

新凉邂逅如佳客,残暑留连似宿酲。

可见韩檠灯下志,且怜班扇箧中情。

若为解得吾民愠,更鼓南风一再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和新秋》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与感受。

首联“帘捲西山雨乍停,自知时节候虫声”,开篇即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幅雨后初晴、秋虫鸣叫的景象。卷起的窗帘映衬着西山的轮廓,雨后的清新空气与虫鸣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里的“自知时节”不仅指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知,也暗含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

颔联“新凉邂逅如佳客,残暑留连似宿酲”,进一步深化了对初秋的感受。新来的凉意如同不期而遇的贵客,给人带来惊喜与舒适;而残留的暑气则像是醉酒后的宿醉,既让人怀念又感疲惫。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对季节过渡时微妙情感的捕捉。

颈联“可见韩檠灯下志,且怜班扇箧中情”,转而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同情。韩檠与班婕妤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提及的两位女性形象,分别代表了文学创作与节俭美德。这里通过“灯下志”与“扇中情”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人追求理想与坚守节操精神的赞美与共鸣。

尾联“若为解得吾民愠,更鼓南风一再行”,则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与思考。在诗人看来,如何解决百姓的疾苦,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他希望借助南风的力量,再次吹拂大地,寓意着通过某种方式来缓解民众的忧愁与苦难。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社会公正与和谐的向往。

整体而言,《和新秋》不仅描绘了初秋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寄史正之

往来门下亦风流,分得筹堂几许忧。

刚甚养他横槊马,何如了取济川舟。

人还忌器休投鼠,谁为蹊田欲夺牛。

闻早抽身闲处著,不妨仍带醉乡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闻捷音招王德华吴天章等出山

红尘一骑报平安,知是元戎小队还。

且喜好音来汴水,仍将旧事问潼关。

横云自护车箱涧,落日空衔箭筈山。

只恐膏肓归不得,早随春色到人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用子荣河桥送别韵

河桥把酒不成欢,正是离人去住閒。

公道几时饶白发,世情今日见青山。

娟娟明月无家对,惨惨孤云待我还。

惭愧慇勤花里鸟,一声声送出阳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承徐子贤贾仲常张伯英宠和复用韵

天涯杯酒强追欢,白发光阴转首閒。

独夜梦魂千里月,暮年心事数重山。

回肠都为愁将断,行脚犹疑债未还。

傥得一廛休老地,柴门今后定牢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