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京妓宜时秀歌慢曲

春云阴阴围绣幄,梨花风紧罗衣薄。

白头官妓近前歌,一曲才终泪先落。

收泪从容说姓名,十三歌学郭芳卿。

先皇最爱芳卿唱,五凤楼前乐太平。

鼎湖龙去红妆委,此曲宜歌到人耳。

潜向东风作慢腔,梨园不信芳卿死。

从此京华独擅场,时人争识杜韦娘。

芙蓉秋水黄金殿,芍药春屏白玉堂。

风尘回首江南老,衰鬓如丝颜色槁。

深叹无人听此词,纵能来听知音少。

说罢重歌尔莫辞,我非徒听更能知。

樽前多少新翻调,一度相思一皱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杨基的《听老京妓宜时秀歌慢曲》描绘了一幅春日宫廷宴乐图景。首句“春云阴阴围绣幄,梨花风紧罗衣薄”以阴云和梨花渲染了清冷的氛围,暗示了歌妓身处的华丽却又寂寥的环境。接着,通过“白头官妓近前歌,一曲才终泪先落”,展现了老妓芳卿技艺高超却命运多舛,歌声中蕴含着深深的哀愁。

“收泪从容说姓名,十三歌学郭芳卿”点出芳卿曾是宫中红人,受先皇宠爱。然而,“鼎湖龙去红妆委”,暗指皇帝去世,芳卿的荣华不再。“此曲宜歌到人耳”表达了对芳卿艺术的赞美,希望她的歌声能流传下去。

“潜向东风作慢腔,梨园不信芳卿死”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对芳卿艺术生命的延续期盼。接下来,诗人感叹芳卿在京华中的孤独,“从此京华独擅场”,并描述了她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落寞。

“时人争识杜韦娘”提及杜韦娘,可能是芳卿的别名,表明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诗人感慨“风尘回首江南老”,暗示芳卿年华已逝,但仍坚守艺术。“衰鬓如丝颜色槁”描绘了她的憔悴形象,无人欣赏的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诗人恳求芳卿再唱一曲,并表示自己不仅能欣赏她的歌声,更能理解其内心世界。他感叹世无知音,而“樽前多少新翻调,一度相思一皱眉”则揭示了听者在欣赏音乐时的深深共鸣,以及对芳卿命运的同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老妓芳卿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起落和艺术的永恒,同时也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收录诗词(318)

杨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客来

壮年不愁长作客,亦不暇愁须雪白。

但愁金尽酒樽空,辜负长安好春色。

闭门三日生绿苔,失喜忽闻佳客来。

急拈春衣典春酒,正值满树梨花开。

花如冰雪人如玉,妙舞清歌欢不足。

黄昏客醉酒未醒,细雨莺啼梅子绿。

形式: 古风

送张教谕

鉴湖五月凉风起,荷叶荷花香旎旎。

先生到县花正开,濯足船头弄秋水。

圣朝复兴文武科,诸生习射更弦歌。

他年大比登髦俊,应报新昌县里多。

形式: 古风

雨中看花

青青杨柳深深竹,雨里绛桃开一簇。

羞将瘦蹇逐金鞍,着屐看花仍不俗。

花枝净洗胭脂面,老眼惊如梦中见。

已拚春色过三分,何止东风吹一片。

只恐天晴是暮春,半随流水半成尘。

淡烟芳草长于路,作意能来有几人。

形式: 古风

送李琴川谪临海

南风雨来尘作泥,稻花豆荚生初齐。

一人失意解官去,席上众宾颜色低。

车欲发未忍别,感慨握手立大堤。

绿荷为杯树为盖,碧酒荡漾青琉璃。

兹行蠲热向瓯越,只尺浙水分东西。

或登云门探禹穴,或上雁岩闻天鸡。

天台桃花千万树,中有睍睆黄莺啼。

虽云窜谪异忧喜,眺望自可穷天梯。

韩潮柳播夜郎白,吉士往往遭倾挤。

蕉中之鹿塞翁马,此事何足含悲凄。

但嗟灵物困污渎,无一出手相提携。

不然宠辱实命致,毋乃天不哀群黎。

渡江秋风未十日,织女值嫁牵牛妻。

自甘沉匿守太拙,宁复乞巧陈瓜梨。

嗟余遘患屡迁逐,亲见郿坞争燃脐。

金多位重胡足恃,顷刻变化如云霓。

君年五十发漆黑,壮气郁郁冲端倪。

骅骝历块偶暂蹶,终展奋迅追风蹄。

经过虎阜坐石壁,为我拂拭苔中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