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昨夜东风到谢桥。梦醒愁在与谁消。

惊涛尺鲤书休托,文锦双鸳意自饶。

山隐隐,水迢迢。所思人比水山遥。

极知云雨无凭准,欲向高唐问暮朝。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昨夜东风到谢桥"起笔,描绘了一幅春夜梦境的画面,东风微拂,诗人似乎在谢桥上有所感触。然而梦醒后,愁绪却并未随之消散,反而更显得浓重,引出下句的"梦醒愁在与谁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人可诉的苦闷。

接下来的"惊涛尺鲤书休托,文锦双鸳意自饶",通过尺鲤传书的传统意象,暗示了诗人试图寄托相思之情,但又深知难以传达,只能任由文采斐然的信笺承载着深深的思念。"文锦双鸳"象征着美好的愿望,但现实中的距离感让情感更加缠绵悱恻。

"山隐隐,水迢迢"进一步渲染了空间上的遥远,诗人将思念的对象比喻为远方的山水,形象地表达了心上人的遥不可及。"所思人比水山遥"一句,道出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挂念。

最后两句"极知云雨无凭准,欲向高唐问暮朝",借用了巫山神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明白感情的无常和难以捉摸,但仍渴望能像高唐神女那样,即使不能确定相聚的时刻,也希望能寄托一份期待于未知的未来。

整体来看,这首《鹧鸪天》词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美好愿望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探芳信.伯勤来约小港看桃花,连雨畏行,漫拈此解

冷空峭。正梦仙逢花,春宽溪小。

被玉横惊断,吟怀共凄悄。

浣花笺色,经年旧彩笔,和烟老。

荡渔舟、雨屋深灯,水云初觉。芳侣棹盟早。

便未遣佳期,要春知道。望眼红楼,社前约,燕须到。

碧潭珍重情深浅,光悦催新澡。

照欢筵,丽日明霞鬯好。

形式:

减字木兰花.张钝叟为余作墨梅,走笔报谢

疏疏过月。如墨水云连素阙。阁雪萦沙。

一夜东风自作家。天心待写。此笔由来天与借。

梦觉闻香。持较君家锦段长。

形式:

减字木兰花.再赠张钝叟

荷香旧馆。往事承平天样远。为庶清门。

文采风流尚有孙。沧江卧稳。未称平生丘壑分。

吹盟还乡。昨夜东风到琐窗。

形式:

八声甘州.檐马

碎飘灯梦绮堕虚廊,依稀听鸣环。

恁流苏一桁,红楼半角,相望阑珊。

故国秋风万户,起踏小帘间。

忆近花铃语,淹过春间。

陡顿月沉声急,和卷茅战叶,消息漫漫。

似昆阳风雨,飞动却无端。

想依然、佳人庭宇,问诉情、谁分蹑虚孱。

垂杨畔,系斑骓处,掩恨幽单。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