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精舍图

巍哉江上之庐峰,东南诸山无与同。

丹梯石磴杳难度,层峦叠嶂相争雄。

凉飙翻空吼霹雳,岚光射日开芙蓉。

香炉沉沉紫烟里,瀑布上与银河通。

九江秀色在指掌,五老云气长鸿濛。

我昔壮游事历览,秋涛满耳来松风。

星子湾头荡轻楫,石头渡口聆晨钟。

今日披图倍悽怆,信知此乐难再逢。

贤哉公孙慕高隐,结庐正在山之中。

诗书满架恣探讨,云林对户蟠心胸。

幽禽引雏白日静,老鹤叫月秋林空。

只今公已向时用,故山可望不可从。

绘为丹青揭坐侧,传示艺苑无终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匡庐精舍图》由明代诗人张时所作,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隐居生活的美好。诗中以庐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峰的雄伟、云雾的缭绕、瀑布的壮观以及九江秀色的迷人。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过去壮游岁月的怀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巍哉江上之庐峰,东南诸山无与同”直接点出庐山的崇高地位,与其他东南山脉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几句“丹梯石磴杳难度,层峦叠嶂相争雄”,描绘了庐山险峻的山路和层层叠叠的山峦,展现出其独特的地貌特征。

“凉飙翻空吼霹雳,岚光射日开芙蓉”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间的凉风、云雾和阳光生动地描绘出来,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感。而“香炉沉沉紫烟里,瀑布上与银河通”则进一步渲染了庐山的神秘与壮美,将香炉峰的紫色烟雾与瀑布的气势与银河相连,形成一幅宏大的画面。

“九江秀色在指掌,五老云气长鸿濛”则将庐山的广阔视野和云雾缭绕的五老峰展现出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诗人接着回忆起自己过去的壮游经历,“我昔壮游事历览,秋涛满耳来松风”,通过听松涛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星子湾头荡轻楫,石头渡口聆晨钟”描绘了诗人泛舟湖面、聆听晨钟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庐山的宁静与和谐。然而,面对眼前的画作,诗人不禁感叹“今日披图倍悽怆,信知此乐难再逢”,表达了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贤哉公孙慕高隐,结庐正在山之中”赞美了一位像公孙这样的贤者,他选择了在山中隐居的生活方式。“诗书满架恣探讨,云林对户蟠心胸”描述了这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知识的探索和心灵的自由。而“幽禽引雏白日静,老鹤叫月秋林空”则通过描绘鸟儿和鹤的活动,进一步营造出山中宁静祥和的氛围。

“只今公已向时用,故山可望不可从”表达了对公孙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又意识到这种生活已经难以实现。“绘为丹青揭坐侧,传示艺苑无终穷”则表明了诗人希望通过绘画艺术,将这份美好的记忆和情感传递给后世,让艺术的光芒永不熄灭。

综上所述,《匡庐精舍图》不仅是一首描绘庐山美景的诗歌,也是诗人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生活追求的体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将庐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收录诗词(2)

张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颖城凤凰台

凤凰台,台何高,野云黄叶风萧骚。

不闻孤凤鸣,但见鸟雀栖蓬蒿。

梧桐摧折倾旧巢,凤兮何处翔赤霄。

无由再睹兮使我心劳。

形式: 古风

题漫士为孟扬作山水图

龙门漫士真逸才,胸中丘壑何奇哉。

岚光晴翠海天曙,出云金碧芙蓉开。

遥看几处烟中树,云是王乔清隐处。

万壑松声客掩扉,数峰花雨僧归寺。

故人文学似前贤,结屋栖迟今几年。

多情远寄山中兴,匡庐天姥应徒然。

我亦平生爱山者,闻说兹山莫能写。

清风邈矣不可攀,萝月云泉梦良夜。

形式: 古风

送宋君谔还明州

劳劳亭边杨柳青,新裁白纻归衫轻。

我情顿似杨柳乱,君意已逐浮云行。

一日相逢尚难别,何况同居两三月。

君归未久我亦归,归家莫遣音尘稀。

形式: 古风

题江霅川长江图

长江悠悠急于箭,一碧无声泻晴练。

寂寞秋容雨后看,依稀帆影烟中辨。

白鸟双飞意自閒,茅屋小住长芦湾。

残霞红明晚天曙,落木惨淡秋风还。

分明记得经行处,鹦鹉洲前久呼渡。

多少天南地北情,展图一晌空凝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