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和御制南郊礼成喜雪诗

竣事觚坛万玉趋,缤纷密雪告休符。

云随太极飞晨盖,天在浮黎大宝珠。

喜色生春临魏阙,恩书掣电过幽都。

愿将上帝居歆意,写作宣和吉礼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时期的一场喜雪,诗人王安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场雪对于祭祀活动的应景之美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厚意义。诗中“竣事觚坛万玉趋”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盛大,仿佛千百名祭司正向神灵敬献祭品。“缤纷密雪告休符”,则巧妙地将雪花比作宣告祭祀结束的符号,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与仪式的和谐统一。

接下来,“云随太极飞晨盖,天在浮黎大宝珠”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天空中的云彩与太阳比喻为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而“大宝珠”则象征着天上的太阳,营造出一种宇宙和谐、万物归一的意境。这种对自然界的拟人化处理,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

“喜色生春临魏阙,恩书掣电过幽都”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春天的喜气随着雪花一同降临皇宫(魏阙),象征着皇恩浩荡,遍及每一个角落,包括偏远的幽都。这里通过对比皇宫与偏远之地,表达了皇帝对全国百姓的关怀与恩泽,彰显了君主的仁德与国家的繁荣。

最后,“愿将上帝居歆意,写作宣和吉礼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上天的虔诚祈愿,希望上天能接受这份敬意,并以吉礼图的形式记录下这一神圣时刻。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更是对祭祀礼仪及其背后深厚文化内涵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宋朝时期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收录诗词(295)

王安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比在阜城寺中韵所得语还里任伯首和之因并录传冀有相广者(其一)

縠纹春雾轻,簟理秋涛平。

天风一披拂,全体有馀清。

是中自不恶,我怀陶渊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比在阜城寺中韵所得语还里任伯首和之因并录传冀有相广者(其二)

层城填华屋,政尔无好风。

沉沉古殿闭,一洗万浊空。

端知黄面老,真有清净功。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比在阜城寺中韵所得语还里任伯首和之因并录传冀有相广者(其三)

风襟得清泠,世味增淡薄。

委蝉观四大,缚虎视六凿。

中肠过饥雷,益悟非妄作。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比在阜城寺中韵所得语还里任伯首和之因并录传冀有相广者(其四)

炎曦正流金,凉风在何许。

障袂日中来,逃暑真得暑。

晶莹玉壶冰,终不落尘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