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犹带他山润,来依宴坐深。
谁云秋露滴,能节海潮音。
积数尘难尽,微穿蚁可寻。
但随君语默,用舍我何心。
这首诗以“水晶数珠”为喻,寓意深刻。首联“犹带他山润,来依宴坐深”,以“他山之润”象征外在的丰富与滋养,而“来依宴坐深”则描绘了这些外在之物融入内心深处的情景,暗示着内心的接纳与吸收。颔联“谁云秋露滴,能节海潮音”,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秋露滴”与“海潮音”进行类比,前者是细微而短暂的,后者则是宏大而持续的,以此表达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与理解。
颈联“积数尘难尽,微穿蚁可寻”,通过“积数尘”与“微穿蚁”的形象,展现了事物积累与细节探索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在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简单真理的重要性。尾联“但随君语默,用舍我何心”,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态度,无论是言语还是沉默,无论是使用还是放弃,都源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晶数珠”的描绘,探讨了内在与外在、积累与发现、使用与放弃等哲学议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不详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久忆南烹好,今朝放箸空。
短箱倾碎碧,纤指剥轻红。
腰折宜赊死,须长不疗穷。
吴儿方献纳,应与䱥鱼同。
已怯惊潮渡,还忧复岭登。
逢人多问数,投宿只寻僧。
野饭农夫怪,山行稚子能。
朝来那得尔,前路好飞腾。
宿草纵横绿,春归有底忙。
百年知有尽,万感要难忘。
欲语如他日,犹疑在我旁。
人生今至此,不拟惜流光。
意懒还须步,愁多不更嗔。
萧萧寒著树,咄咄老侵人。
未满穷愁愿,先分梦幻身。
东风吹节换,送我泪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