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翻译

从前在南阳城,只吃独山的蕨菜。
想起和崔宗之一起,月下白水边嬉戏。
那时常去菊潭游玩,饮酒畅饮直到天明。
喝着金色菊花酿的酒,清歌声中我心神摇曳。
突然间人事全非,生命消逝如此轻浮。
留下孔子的琴,琴还在人却已不在。
谁能继续演奏《广陵散》,只剩哭泣邙山的遗骨。
泉水下的墓穴何时能照亮,只能长久清扫狐狸兔子的洞穴。

注释

昔:从前。
在:在。
南阳城:南阳古城。
唯餐:只吃。
独山蕨:独山的蕨菜。
崔宗之:古人名。
白水:清澈的水。
素月:皎洁的月亮。
纵酒:尽情饮酒。
无休歇:不停歇。
黄金花:指菊花酿的酒。
颓然:醉态摇摇晃晃。
摧玉树:比喻人生的巨大变故。
殊飘忽:非常突然。
孔子琴:孔子所弹奏的琴。
殁:去世。
广陵散:古代名曲。
但哭:只有哭泣。
泉户:地下墓穴。
明:照亮。
狐兔窟:狐狸和兔子的洞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往事的深切怀念。开篇“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两句,描绘出诗人曾在南阳城中孤独地品尝着山野里的蕨菜,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寂寥生活的情境。

接下来的“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一句,则通过对崔宗之的怀念,传达了诗人对那段美好时光的追思。白水和清澈的月亮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也映照出诗人的心境。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两句,透露出诗人在菊花盛开之地饮酒作乐,却又带有一种放纵不羁、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这也反映了李白个人的豪放不羁性格。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一句中,“黄金花”可能是指菊花,它与诗人“清歌”的吟唱相得益彰,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快意和自由。

然而,“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两句,却突然带来了一种生命易逝、事物无常的沉痛感受。这可能是诗人对友人的去世或其他变故的一种哀叹。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一句,则让我们看到诗人在面对朋友离去后,只剩下了那把象征智慧和艺术的古琴。这里流露出一种孤独与哀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和个人情感的珍视。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两句中,“广陵散”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而邙山则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墓葬之地。这里诗人似乎在问,谁还能继续这份文化遗产,只剩下对逝去英杰的哀哭。

最后两句“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则带有一种期待和希望,即期待泉水清澈、泉户开启的那一天,同时也在做着长久地扫除那些荒废之物,寻找或守护过去的痕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李白独特的情怀和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

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

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

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

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

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

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

山深云更好,赏弄终日夕。

月衔楼间峰,泉漱阶下石。

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

鼯啼桂方秋,风灭籁归寂。

缅思洪厓术,欲往沧海隔。

云车来何迟,抚几空叹息。

形式: 古风

日出东南隅行

秦楼出佳丽,正值朝日光。

陌头能驻马,花处复添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