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联以“六经绝学两楹奠”开篇,巧妙地将张之洞在学术上的成就与深厚的学问底蕴相联系。六经,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象征着古代最高深的学问。绝学,意指无人能及的学问,这里用来形容张之洞在学术领域的卓越贡献。两楹奠,则是说他的学术成就如同两柱支撑,稳固而不可动摇,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后世学术界的影响深远。
接下来的“八月秋风五丈原”,则运用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故事,借以赞扬张之洞虽已离世,但其精神和影响力如同诸葛亮在五丈原的英名一样,永存不朽。八月秋风,既点明了时节,也营造出一种肃穆、深远的氛围,暗喻张之洞逝世的时间与地点,同时与诸葛亮的形象相呼应,增强了联语的历史文化底蕴。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巧妙的典故引用和生动的意象描绘,既高度评价了张之洞在学术和政治领域的杰出贡献,又寄托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之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知识传承和历史记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