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梓州南亭得池字

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

亭阁分危岫,楼台绕曲池。

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

水鸟翻荷叶,山虫咬桂枝。

游人惜将晚,公子爱忘疲。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两条道路开辟出胜景,隐士在此遵循淡泊的规矩。
亭阁在险峻的山峰中分开,楼台环绕着弯曲的池塘。
长长的草丛在秋烟中升起,古老的桥梁上藤蔓低垂。
水鸟在荷叶间翻飞,山中的小虫啃咬桂枝。
游人留恋美景舍不得离开,公子沉醉其中忘记疲劳。
希望能回到这样的居所,长久地享受琴酒之乐。

注释

二条:指两条道路。
开:开辟。
胜迹:美丽的景色。
大隐:指隐居的人。
叶:遵循。
冲规:淡泊的规矩或生活准则。
亭阁:供休息的亭子和楼阁。
危岫:险峻的山峰。
楼台:楼阁和亭台。
曲池:弯曲的池塘。
长薄:长长的草丛。
秋烟:秋天的雾气。
飞梁:横跨水面的桥梁。
古蔓:古老的藤蔓。
水鸟:在水中生活的鸟类。
翻荷叶:在荷叶间活动。
山虫:山中的小虫。
咬桂枝:啃咬桂树枝。
游人:游玩的人。
惜:留恋。
将晚:天色将晚。
公子: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
爱忘疲:沉醉而忘记疲劳。
愿得:希望得到。
三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指归隐之地。
琴尊:琴酒,指悠闲的生活。
长若斯:长久如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雅的山水园林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表明诗人发现了一处隐秘而又宏伟的山水之胜,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景,更有人文气息的熏陶。

"亭阁分危岫,楼台绕曲池"则描写了园林中的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亭阁建在险峻的山峰上,而楼台则环绕着曲折的水池,展示了一种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景观布局。

"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描绘了秋天轻薄的云雾与古老的桥梁和攀缘植物相互缠绕的画面,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物是人非的感觉。

"水鸟翻荷叶,山虫咬桂枝"则通过对小动物活动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力的感悟和欣赏。

"游人惜将晚,公子爱忘疲"表明诗人对于这份宁静与美好的珍惜,也透露出一种愿意在这里久留,不愿意离开的惬意心情。

最后,"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表达,希望能够回到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中去,像古代隐士一样,以琴声伴随着悠然自得的人生旅途。

收录诗词(105)

卢照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唐诗人。自号幽忧子,汉族,其生卒年史无明载,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字:升之
  • 号:为“初唐四杰”
  • 籍贯: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

相关古诗词

宿晋安亭

闻有弦歌地,穿凿本多奇。

游人试一览,临玩果忘疲。

窗横暮捲叶,檐卧古生枝。

旧石开红鲜,新河覆绿池。

孤猿稍断绝,宿鸟复参差。

汎滟月华晓,裴回星鬓垂。

今日删书客,悽惶君讵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

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

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

途遥日向夕,时晚鬓将秋。

滔滔俯东逝,耿耿泣西浮。

长虹掩钓浦,落雁下星洲。

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

迸水惊愁鹭,腾沙起狎鸥。

一赴清泥道,空思玄灞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酬张少府柬之

昔余与夫子,相遇汉川阴。

珠浦龙犹卧,檀溪马正沈。

价重瑶山曲,词惊丹凤林。

十年暌赏慰,万里隔招寻。

毫翰风期阻,荆衡云路深。

鹏飞俱望昔,蠖屈共悲今。

谁谓青衣道,还叹白头吟。

地接神仙涧,江连云雨岑。

飞泉如散玉,落日似悬金。

重以瑶华赠,空怀舞咏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

闻道上之回,诏跸下蓬莱。

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

黄山闻凤笛,清跸侍龙媒。

曳日朱旗卷,参云金障开。

朝参五城柳,夕宴柏梁杯。

汉畤光如月,秦祠听似雷。

寂寂芸香阁,离思独悠哉。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