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李牧》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描绘了李牧守边时的壮阔场景与英勇精神。
首句“李牧守边日”,开篇点题,简述李牧驻守边疆的时期。接着“屯兵雁门关”,形象地展示了李牧在雁门关驻扎军队的情景,凸显其守边的决心和力量。
“槌牛飨士卒”一句,生动描绘了李牧犒劳士兵的场景,体现了他对士兵的关怀与激励。而“十年戎马闲”则赞颂了李牧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边境得以安宁,没有战事的和平景象。
接下来,“黄云覆沙漠,白雪漫天山”两句,运用壮丽的自然景观来衬托李牧守边的艰苦与伟大,同时也暗示了边疆的辽阔与险峻。
“狼烽日以远,骍弓不敢弯”则通过烽火与弓箭的意象,展现了边防的警戒与准备,以及对敌人威胁的警惕。其中,“骍弓不敢弯”更是强调了李牧及其士兵的谨慎与备战状态。
最后,“后来防秋戍,思之应腼颜”表达了后人对李牧守边功绩的敬仰与怀念,认为即使是后来的守边者,也应以李牧为榜样,感到羞愧于无法达到他的高度。
整首诗通过对李牧守边事迹的描绘,不仅赞美了他的英勇与智慧,也寄托了对边疆安定的渴望与对英雄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