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懒吟》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首句“时止时行学养疴”,以“时止时行”比喻人生境遇的变化无常,而“学养疴”则暗示了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诗人选择了一种自我调适的态度,即在适当的时机停止,给予自己休养生息的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在行动与静止之间找到平衡,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顺应自然”。
次句“人心天气共融和”,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理念。诗人将个人的心境与外界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对宇宙万物间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好怀却怕诗拘束”,则流露出诗人对诗歌创作态度的转变。这里的“好怀”既指心情愉悦,也暗含着对自由表达的向往。诗人似乎在说,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被诗歌的规则和形式所束缚,而是更加随心所欲地抒发情感,追求内心的自在与真实。
最后一句“不似前时苦思多”,直接对比了诗人过去与现在的创作状态。通过这一对比,可以感受到诗人从过去的深思熟虑、力求完美的创作模式中解脱出来,转而追求一种更为轻松、自由的表达方式。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调整,即从追求外在的完美到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吴与弼在哲学思考与文学创作上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生活、自然与内心世界深刻的理解与感悟。通过“懒吟”的主题,诗人传达出了一种超越形式、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