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张孝子》由元末明初诗人王逢所作,通过对张孝子的事迹进行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与忠诚。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张孝子的赞美之情。
首句“三朝雪涕大明宫”,以“三朝”暗示时间跨度长,通过“雪涕”这一形象,描绘出张孝子在艰难环境中坚持自我,如同雪中之泪,坚韧不屈。接着,“咫尺威颜卒感通”一句,将张孝子的忠诚与君主的威严相对比,表现出他最终感动君心,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认可。
“百辆珠犀归宝藏,千区松柏倚青空”两句,通过“珠犀”、“松柏”等象征物,进一步强调了张孝子的高尚品质与深远影响。珠犀代表财富与尊贵,而松柏则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与永恒的价值,这两者都归于张孝子,表明他的贡献被广泛认可并永载史册。
“天妃罢烛沧溟火,野史追扬孝里风”两句,运用神话与历史的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张孝子的形象。天妃罢烛,意味着神灵也为之动容,赞扬其功德;野史追扬,则是说民间传说与正史都将他的事迹传颂,彰显其影响力之广。
最后,“谁谓奸臣终愧汉,石榴苜蓿也封功”两句,通过对比,指出张孝子的忠诚与品德远超奸臣,即使像石榴、苜蓿这样看似平凡的事物,也能因他的功德而受到封赏。这不仅是对张孝子个人的赞誉,也是对忠诚与美德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孝子事迹的描绘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深刻地表达了对忠诚、美德与历史传承的赞美,以及对个人品德超越时空界限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