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子

三朝雪涕大明宫,咫尺威颜卒感通。

百辆珠犀归宝藏,千区松柏倚青空。

天妃罢烛沧溟火,野史追扬孝里风。

谁谓奸臣终愧汉,石榴苜蓿也封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张孝子》由元末明初诗人王逢所作,通过对张孝子的事迹进行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与忠诚。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张孝子的赞美之情。

首句“三朝雪涕大明宫”,以“三朝”暗示时间跨度长,通过“雪涕”这一形象,描绘出张孝子在艰难环境中坚持自我,如同雪中之泪,坚韧不屈。接着,“咫尺威颜卒感通”一句,将张孝子的忠诚与君主的威严相对比,表现出他最终感动君心,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认可。

“百辆珠犀归宝藏,千区松柏倚青空”两句,通过“珠犀”、“松柏”等象征物,进一步强调了张孝子的高尚品质与深远影响。珠犀代表财富与尊贵,而松柏则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与永恒的价值,这两者都归于张孝子,表明他的贡献被广泛认可并永载史册。

“天妃罢烛沧溟火,野史追扬孝里风”两句,运用神话与历史的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张孝子的形象。天妃罢烛,意味着神灵也为之动容,赞扬其功德;野史追扬,则是说民间传说与正史都将他的事迹传颂,彰显其影响力之广。

最后,“谁谓奸臣终愧汉,石榴苜蓿也封功”两句,通过对比,指出张孝子的忠诚与品德远超奸臣,即使像石榴、苜蓿这样看似平凡的事物,也能因他的功德而受到封赏。这不仅是对张孝子个人的赞誉,也是对忠诚与美德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孝子事迹的描绘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深刻地表达了对忠诚、美德与历史传承的赞美,以及对个人品德超越时空界限的肯定。

收录诗词(287)

王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字:原吉
  • 籍贯:元明间常州府江阴
  • 生卒年:1319—1388

相关古诗词

地荒存菊本,人老发梅花。

红芳飞血尽,黄蝶上衣来。

犬眠牛斗地,鲲跃凤凰池。

乾坤人鲊瓮,岁月鬼门关。

雪落蘋花尽,青浮山影来。帘卷东风燕子还。

天清月浸淡梨花。草霜鹰始击。

形式:

插秧妇

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

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

紧束暖烟青满地,细分春雨绿成行。

村歌欲和声难调,羞杀扬鞭马上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哭杨大章先生二首(其一)

家绍文元学,身安原宪贫。

世方推独行,天忽夺斯人。

客路谁倾盖,湖堤几咏春。

回看携手处,不语自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哭杨大章先生二首(其二)

近到扬雄宅,徘徊至夕晖。

那知三宿别,竟作九原归。

许剑嗟何及,悬床事已非。

祇应重过日,独泣向空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