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洛中诸姊

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

题诗凭雁翼,望月想蛾眉。

白发愁偏觉,归心梦独知。

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与故国离别已经许多年,思念跨越了万水千山。
倚靠雁鸟传递我的诗行,望月时想起你的美丽容颜。
白发越添越感到忧愁,归家之心只有梦境能体会。
在这离乱的时代,谁能忍受,我含泪向南边的树枝低垂。

注释

旧国:指离开已久的故乡。
经年:经过很多年。
关河:泛指路途遥远,山河阻隔。
万里:形容距离极远。
题诗:写诗。
凭:依靠,凭借。
雁翼:大雁的翅膀,常用来寄托书信。
望月:仰望月亮,引申为思念。
蛾眉:形容女子美丽的眉毛,这里借指思念的人。
白发:白色的头发,象征年老或忧愁。
愁偏觉:越觉得愁苦。
归心:渴望回家的心情。
梦独知:只有在梦中自己才清楚。
谁堪:谁能忍受。
离乱:战乱,社会动荡不安。
掩泪:擦眼泪,掩饰悲伤。
南枝:向南的树枝,常用来象征归乡的方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淳所作,名为《寄洛中诸姊》。诗中流露出浓郁的乡愁和对故土的深情。

"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无限思念。"旧国" 指的是诗人的故乡,而"关河万里" 则形象地描绘出从军中到达故乡的遥远距离,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深深怀念。

"题诗凭雁翼,望月想蛾眉。" 这两句则展示了诗人表达思念之情的一种方式,即通过写诗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并且希望这些诗词能够如同雁过天涯一样传达到遥远的家乡。"望月" 和 "想蛾眉" 都是古典文学中常用来形容相思的意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白发愁偏觉,归心梦独知。" 这两句诗则揭示出诗人内心的苦恼和对回家的渴望。"白发" 通常象征着时光流逝和年华老去,而"愁" 则是诗人对现状的不满与忧虑。"归心" 指的是诗人想要回到故乡的心情,而"梦独知" 则表明这种渴望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显得既无奈又深沉。

"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 最后两句诗则是诗人面对战乱与离别的痛苦,询问在这乱世之中,有谁能够承受这样的离别之痛。"掩泪" 表示悲伤,而"向南枝" 则可能暗指故乡的方向,或许是在用象征性的语言表达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展示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无奈与孤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之作。

收录诗词(4)

元淳(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弟兄俱已尽,松柏问何人。

闻道茂陵山水好,碧溪流水有桃源。

赤城峭壁无人到,丹灶芝田有鹤来。

形式:

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

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

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九日对酒

嘉辰复遇登高台,良朋笑语倾金罍。

烟摊秋色正堪玩,风惹菊香无限来。

未保乱离今日后,且谋欢洽玉山颓。

谁知靖节当时事,空学狂歌倒载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中秋夜不见月

蟾轮何事色全微,赚得佳人出绣帏。

四野雾凝空寂寞,九霄云锁绝光辉。

吟诗得句翻停笔,玩处临尊却掩扉。

公子倚栏犹怅望,懒将红烛草堂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