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和玉湖饯春

我欲笺天,天无语,渺渺谁司喉舌。

回看山色好,有清池似玉,一觞堪洁。

却笑几载京华,娇花媚柳,搅动风情如热。

何如槃阿里,自川原昼锦,石矼晴雪。

更醉里赓酬,花边吟啸,妙词称绝。

友莺声切切,歌伐木、怎赋骚中鴂。

最好是、静中佳兴,眼底繁英,四时春在那曾别。

笑杀渠痴,晓钟未动,眼无交睫。赏心处、长娱悦。

花开有谢,休问先天康节。画梁燕应解说。

形式: 词牌: 大酺

鉴赏

这首元代胡炳文的《大酺·和玉湖饯春》是一首表达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作。诗人以"我欲笺天"起笔,描绘了自己试图向苍穹倾诉对自然之美的感慨,然而天却无言,暗示天地间自有其运行规律。接着,他将视线转向山色,赞美清澈如玉的池塘和美酒,认为这样的环境能洗涤心灵,使人超脱于繁华世俗。

诗人对比了京城的热闹与阿里之地的宁静,后者有着如画的自然风光,石矼如晴雪,令人沉醉。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与朋友饮酒赋诗,歌咏自然,感叹只有在静谧中才能真正欣赏到生命的美好,四季如春,繁花不断。

诗人笑那些忙碌于世俗之人,连清晨的钟声都未能唤醒他们,而他自己则沉浸在赏心悦目的花海中,享受着永恒的春天。最后,他调侃那些不知珍惜眼前时光的人,暗示花开又花落,不必过于执着于生死或节令。结尾处,诗人甚至设想连梁上的燕子都能理解他的心境,增添了诗意的想象。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44)

胡炳文(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教育家、文学家。一生致力于研究、弘扬朱子理学,在易学研究上也颇有造诣。在家乡创建明经书院。代表著作有《云峰集》、《四书通》、《周易本义通释》和为儿童编写的《纯正蒙求》等

  • 字:仲虎
  • 号:云峰
  • 籍贯:婺源考川
  • 生卒年:1250-1333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为杨志行寿

绛阙春回近,先放玉堂梅。

当时产此人杰,天岂偶然哉。

吾道以为元气,学者仰如北斗,聊复振儒台。

来岁紫微阁,阊阖看天开。七旬老,千里路,为公来。

二十年前,绣衣曾奉紫霞杯。

今对湖光山翠,喜有碧桃玉藕,寿酒得重陪。

明日赋归去,回首望蓬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灰]韵

满江红.吴又玄得其伯父子云太博易学游戏玄折字间论人穷达贵贱累多奇中作此赠之

一画先天,谁知得、已涵玄九。

这易玄机括,子云传授。

杜宇一声春欲晓,牡丹几朵花开昼。

问尧夫、数字自何来,俱参透。心胸里,罗星宿。

心画上,占爻繇。看肆中帘捲,门前车辏。

易字分明书日月,□天真是谈天口。

岂太玄而后遂无玄,如今又。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太常引.为汪奉御夫人寿日

庆门华胄几千秋。更名父、早封侯。天性自贞柔。

立闺范、并州应州。

一杯千岁,嫩凉时节,暑气雨前收。寿酒劝金瓯。

记岁岁、西风画楼。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太常引.寄王提刑仲谋

七年分袂一相逢。倏南北、又匆匆。白发两衰翁。

纵握手、浑如梦中。

共山如画,洹溪如练,空几度春风。觞咏几时同。

休直待、功名景钟。

形式: 词牌: 太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