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屠侨的《渡淮》诗,以渡淮为背景,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与深沉的历史感。
首联“风送淮流四十程,船头急鼓溯涛声”,开篇即以风、水、船、鼓、涛声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展现了渡淮旅程的壮丽与紧张。风力推动着淮河水流,船只在波涛中逆流而上,船头的急鼓声与涛声交织,渲染出一种激昂的氛围。
颔联“海光荡日长鲸没,春色窥帘细柳晴”,进一步扩展视野,将渡淮的场景与更广阔的自然景观相连。海光与日光交相辉映,长鲸仿佛隐没于这光芒之中,春色透过细柳的缝隙,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气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暗含了对生命力的赞美。
颈联“天地襟喉当吐纳,江河经纬孰裁成”,将视角转向更为宏大的主题——天地之间的关系与自然界的秩序。这里运用了“天地襟喉”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中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同时,“江河经纬”则暗示了自然界的脉络与结构,引人思考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尾联“分明国脉源源在,更重微臣万里情”,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在这壮阔的自然景观中,诗人感受到了国家的脉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作为“微臣”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与忠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渡淮旅程中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与自然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