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榜同年三会诗代李宣之大守

圣轨穷寰海,时髦凑京师。

擢上符鸿运,笺名标四陲。

赤墀倚历阶,青云平蹑梯。

况我同升友,分好比连枝。

辉辉鸳鹭群,皎皎霜雪姿。

三会礼益勤,申章言岂私。

操翰准前古,杼猷震当时。

夷险或殊遘,志义匪或亏。

拔十望逾五,得人榜多谁。

策足途方修,委身分所宜。

勖哉龙门客,无弃朽钝为。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代文人聚会的情景,展现了士子们在科举考试后的相聚与交流。诗中以“圣轨”开篇,象征着朝廷对全国的治理与影响,而“时髦凑京师”则描绘了众多士子汇聚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盛况。接下来,“擢上符鸿运”表达了被选中的士子如同鸿运当头,象征着他们的才华得到了认可。

“赤墀倚历阶,青云平蹑梯”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皇宫的台阶比作通往青云的阶梯,形象地展示了士子们通过努力和才华攀登官场之路的过程。接着,“辉辉鸳鹭群,皎皎霜雪姿”描绘了士子们如同鸳鸯鹭鸶般聚集,他们的品行如霜雪般纯洁,体现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会礼益勤,申章言岂私”表明了士子们在聚会时不仅注重礼仪,而且在交流中坦诚相待,没有私心。接下来,“操翰准前古,杼猷震当时”赞扬了士子们的文采与智慧,他们的作品既遵循古代文学传统,又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

“夷险或殊遘,志义匪或亏”强调了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士子们都坚守自己的志向和道义,不轻易改变。最后,“拔十望逾五,得人榜多谁”表达了对优秀人才的赞誉,即使在众多士子中也能脱颖而出。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士子们的才华与品德,也反映了明代科举制度下士子们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743)

符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驻武缘伏枕连日抚景感时不觉乡思浩然遂成五言古诗聊志余怀云

武缘诚僻邑,风气别一区。

城郭居民鲜,荒寂拟郊墟。

重林啼怪鸟,幽壑舞蝍蛆。

仲春扇炎风,盛夏始不如。

弱女事贸迁,丁男罕诗书。

犷悍遂成习,推朴亦有馀。

自我驻军来,寄迹于衡庐。

出门无可语,入户但长嘘。

徒效庄舄吟,幽怀竟莫祛。

柯时歼渠寇,解兵赋归欤。

青山固有待,稚子足启予。

长揖上官去,不乐更何于。

形式: 古风

偶阅飞霞子书有感

尝闻飞霞子,几岁朝玉京。

至今摄生客,往往传其名。

我来不及见,归去成都臧。

棘途难久居,世事多纷更。

安知炎海戍,行李医通并。

糟粕存至理,臭腐□生成。

天机各自在,妙道卒难明。

会将假白蟾,骑之访长庚。

遍览尘外踪,永斥区中情。

无思复无为,不怒亦不嗔。

神与元化侧,廓然游太清。

形式: 古风

武缘龙池二章(其一)

灵泉秘武水,气蒸翼轸西。

自有天地来,谁能测端倪。

混混无终极,上与星汉通。

纵观一稊米,万象森鸿蒙。

俯瞰神龙宅,仰跻玄帝宫。

玄宫何所见,亭亭两苍松。

松稍挂明月,倒景西池中。

龙惊卧不稳,喷涛射晴空。

雷雨霎然至,震惊镆铘峰。

居人皆辟易,行者迷西东。

怪此不移时,谭笑曾未终。

回视灵泉上,澹烟横白虹。

形式: 古风

武缘龙池二章(其二)

白水池澈底,龙宫亦何奇。

灵秘闻柯宰,因之号龙池。

胜日招我游,伏枕负幽期。

眷此不能寐,假舟仍独之。

童□二三子,春服来相随。

褰裳漱玉齿,晚帽挂松枝。

遥望天井山,坐题五海诗。

正气亿千载,妖氛几何时。

大哉圣人言,与点岂吾欺。

为道弦歌宰,重游须及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