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人踽踽已先登,后学萧萧不再兴。
顾我尪羸君勉强,百年漂忽甚风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漫书呈几复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诗人以古人和后学者为背景,表达了自己身体衰弱(尪羸)却仍勉力前行的状态,以及对人生短暂、漂泊无定的感慨。"古人踽踽已先登"描绘了前人坚韧不拔的形象,而"后学萧萧不再兴"则暗示了后辈学者的寥落。诗人自比为"风灯",意象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在风雨飘摇中摇曳不定的生命感受。整体上,这首诗寓含着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肉食倾人如出凡,藜羹赋我是朝三。
晓来不倦听衙鼓,云里捲帘山正南。
天工戏剪百花房,夺尽人工更有香。
埋玉地中成故物,折枝镜里忆新妆。
裴公入相便论兵,跃马淮西一战平。
黄閤不须金印好,却来山下作书生。
汉宫娇额半涂黄,入骨浓薰贾女香。
日色渐迟风力细,倚栏偷舞白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