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鬼道常饥渴,当生怜悯心。
能蠲口中食,佛赞福田深。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僧人释遵式的《改祭修斋决疑颂》。诗中,僧人以佛教的视角表达了对鬼道众生的关怀。"鬼道常饥渴"描绘了鬼魂世界的困境,他们饱受饥饿和干渴之苦。"当生怜悯心"则传达出修行者应有的慈悲情怀,对于这些不幸的存在,应当怀有同情与怜悯。
"能蠲口中食","蠲"意为免除或解除,这里指的是通过布施食物来减轻他们的苦难,给予他们实质的帮助。"佛赞福田深"则是对这种善行的肯定,认为这样的行为深得佛陀赞赏,因为它是积累福德的好事,有助于提升修行者的功德。
总的来说,这两句诗强调了佛教中的慈悲精神,倡导人们在面对生死轮回时,应以悲悯之心对待所有众生,包括那些处于困境中的鬼魂。
不详
杀他还自杀,影响逐形声。
鬼饱都无福,空招堕火坑。
人死随前业,升沉六道殊。
如何纯祭祀,须道世人愚。
专持菩萨号,八部护君身。
急难随声应,唯除不信人。
法宝真良药,众生自不尝。
书持并供养,世世上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