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破除纲纪事虚空,可恨萧家一老翁。
鱼烂土崩俱自取,不须侯景到江东。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孔武仲的《读梁武帝纪二首》其一。全诗通过对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不满和悲哀。
"破除纲纪事虚空"一句,意在指责梁武帝统治下的法律法规已经名存实亡,国家大事变得毫无章法可循。"纲纪"原指古代用以束缚书籍的绳索,后引申为社会秩序和规范,这里用来形容国家的法度,意味着这些规定已然破碎不再有效。
"可恨萧家一老翁"一句,则是诗人对当时权臣萧家的怨恨之情。"萧家"指的是梁武帝时期的权贵家族,其成员多次干预朝政,造成了国家的混乱和动荡。这里特指其中的一位老者,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
接下来的两句"鱼烂土崩俱自取,不须侯景到江东"则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梁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的惨状。"鱼烂土崩"意指国家政权已经极度衰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侯景到江东"则是历史事件的隐喻,侯景原本是北魏的将领,因受挫败逃至南朝梁,被封为江州刺史,但最终发动叛乱,导致梁朝国力大衰。这两句诗表明,在侯景叛乱之前,国家就已经内忧外患,民生凋敝。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和激昂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哀痛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
不详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闪闪风中誇绿醽,当年匹马下旗亭。
秋原败叶声如扫,只有云山伴醉醒。
高平处士节尤孤,门掩江边径欲芜。
诗好未窥新岁集,酒醇犹忆去年壶。
一别浔阳已隔年,官居应接谩纷然。
南来瀑水倾江海,梦挈尘肝先洗湔。
年来江上苦多风,匹马关山重复重。
须信心闲为乐地,主人窗槛有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