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仁寺双松歌

我昔曾游泰岱间,秦松汉柏相追攀。

霜皮剥落几千载,雷雨昼黑垂空山。

我今走马慈仁寺,便欲追寻怜好事。

金元遗迹双树存,未知何人始位置。

天鹅驾风正北来,虬龙倒影拂苍苔。

白日沈沈不照地,静闻竽籁犹悲哀。

长安栋梁尽材杰,独尔嶙峋冻欲裂。

惨澹虽遭风雪欺,槎牙不受烟霜折。

吁嗟此松何拳局,岂逐疏顽死岩谷。

安得商山四老翁,长歌与汝《紫芝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徐釚的《慈仁寺双松歌》描绘了作者对两棵历经沧桑的古松的深深感慨。诗中以泰山秦松汉柏为背景,通过对比,展现出慈仁寺双松的坚韧与历史沉淀。松树皮剥落千年,依然挺立于雷雨笼罩的山巅,象征着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诗人骑马经过慈仁寺,被双松吸引,想要探寻其来历,表达出对古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好奇。松树虽在金元时期留存,但作者并未提及具体年代,增添了神秘感。松影投在青苔上,如同天鹅驾风北来,虬龙倒挂,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白日沉沉,阳光不照大地,只有松籁声声,显得凄凉哀伤。这反映了诗人对双松身处长安却孤独无援的同情,同时也赞美了它们在艰难环境中仍保持栋梁之才的傲骨。

最后,诗人感叹双松的坚毅,希望有如商山四皓般的隐士能共唱《紫芝曲》,以歌颂松树的品格,表达了对高尚节操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古树的深情厚意和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178)

徐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鞠庄、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史馆纂修明史。因忤权贵,二十五年归里后,东入浙闽,历江右,三至南粤,一至中州。游历所至与名流雅士相题咏。康熙皇帝南巡,两次赐御书,诏原官起用,不肯就。卒年七十三

  • 字:电发
  • 号:虹亭
  • 籍贯:吴江(今属江苏苏州)
  • 生卒年:qiú )(1636~1708

相关古诗词

题方邵村画青藤古坞图

第六桥头花正飞,云居洞口莺乱啼。

晶帘如水展图画,青藤䆗窱蚴蟉垂。

千曲盘拿罥石骨。会稽曾种田水月。

冶湄主人复好奇,烟霞自抱龙蛇窟。

十年结屋恒山巅,青羊白鹤时周旋。

一朝献策挟手板,双凫忽坠西湖边。

薜荔含颦山鬼啸,陶公谢客称同调。

夜月弹琴玉树凉,相羊直欲凌壶峤。

自言此图貌故山,松花落尽藤萝斑。

龙眠妙手今周昉,细皴巨劈摹荆关。

吁嗟方干旧是神仙姿,鸣珂曳组黄金墀。

玉河烟树春如梦,游戏人间称画师。

青藤冶湄好风格,尤喜雄谈兼岸帻。

茑月松阴少闭关,柏台兰省终前席。

我家南州旧草堂,兔葵燕麦俱荒凉。

何当从君乞数行,竟须归种洞庭傍。

形式: 古风

归太仆祠堂歌

千古文章叹薪积,腐迁班掾争辟易。

倔强简傲岂无才,欧柳曾王中绳尺。

百馀年来归震川,遗经自抱荒江边。

琅琊济南互支拄,馀子碌碌纷眼前。

甫里先生是吾师,论文得失寸心知。

披榛逆旅扪遗迹,瓣香遥掷傍人嗤。

此事微茫已十载,瓦砾霜浓犹不改。

黄州学士今最贤,建植华堂发深慨。

雪滩钓叟持相闻,意气难随宿草堙。

请看奇士侯芭识,那可悠悠与俗论。

太息风烟回钜鹿,绝巘茅斋蔽荒竹。

寂寞娄江一片云,年年飞傍太行麓。

形式: 古风

游虎跑泉寺

山路馥幽花,探泉入溪谷。

蓝舆过寺门,石骨乱飞瀑。

跨涧饮列虹,方池浸寒玉。

朱鳞戏碧波,翠藓上斑竹。

绀殿俯冬青,齐奉古天竺。

携樽塔院西,野梅傍山麓。

因想坡公游,葛巾连野服。

引瓷夜月凉,树下《茶经》续。

甘冽赛中泠,七碗驱烦浊。

余亦挂诗瓢,聊步古人躅。

藉此一泓清,鉴彼须眉绿。

形式: 排律

晓发衢州

晓月催征棹,溪喧浪不平。

雾笼岚变幻,滩急水纵横。

曲岸苍烟黑,遥山堠火明。

短篷孤枕上,一梦觉鸥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