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沈周的诗《赠徐遵诲和刘邦彦韵四首(其二)》以议论和描绘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个人志向的抒发。首句“不徒说剑与谈兵”表明诗人不仅热衷于军事策略,更重视实际的行动和建功立业。接着,“况是文章动两京”强调了诗人的文才横溢,他的文字甚至能影响京城的文坛。
“屡欲上书勤汉室”表达了诗人对于恢复汉室正统的忠诚和责任感,而“时教扪舌易齐城”则寓言般地表示他有时会克制自己的言论,以智谋而非武力来影响局势,如齐国之役那样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帆樯远雁江开楚,衾枕清?路入荆”两句描绘出诗人漂泊江湖、游历荆楚的景象,展现了他广阔的视野和壮志未酬的旅程。“落落长游半天下”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游历之广和胸怀之大,而最后一句“不知归计几时成”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未知归期的感慨,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军事才能和文学素养,又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个人理想的追求,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