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烛影摇红·望远》由明代诗人徐媛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登高望远的凄美画面。
首句“一上高楼,夕阳影里无穷路”,开篇即以高楼、夕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的景象,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夕阳的余晖洒在无尽的路上,仿佛预示着未来的道路漫长而未知。
接着,“冷烟衰草送秋时,曾记临岐语”两句,通过冷烟、衰草等意象,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氛围,同时也勾起了对往昔相聚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不舍。
“归信莫教轻误。恨西风、偏成间阻”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无法传递信息的遗憾和无奈。西风的吹拂,不仅带来了季节的更替,也成为了阻隔人与人之间联系的象征。
“虚窗促织,别院寒砧,总添愁苦”几句,通过描写窗外的促织声和远处捣衣声,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凄凉,这些声音如同心灵深处的哀歌,加重了主人公的愁绪。
“过尽征鸿,踟躇没计传衷素”中,“征鸿”象征着远方的旅人或信使,表达了对能够传达心意的渴望,但最终却只能徒劳无功,凸显了通信不便带来的痛苦。
“织将锦字又模糊,颠倒难重数”则以织锦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试图表达内心情感的艰难,锦字的模糊和颠倒,象征着情感的难以清晰表达和沟通的困难。
最后,“小月花梢微露。镜台前、暗窥眉妩。玉箫声断,金鸭香寒,梦回谁诉”几句,通过月光、镜台、玉箫、金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表达了主人公在夜晚独自回忆、思念的情感,以及对无人倾听自己心事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主人公在深秋季节登高望远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未知的忧虑,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