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无馀任灭磨,应不唱巴歌。
真如法界内,无自也无他。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金刚随机无尽颂》中的第六首,属于大乘正宗分第三的部分。诗的内容简洁深邃,体现了佛教中对于空性和实相的哲学思考。
"无馀任灭磨",这里的"无馀"意味着没有任何实体可以持久不变,"任灭磨"则表达了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和消亡之中。这句话暗示了世间一切皆为幻象,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控制。
"应不唱巴歌","巴歌"通常指地方歌曲,这里象征世俗的欢乐或执着。诗人说不应沉迷于这些短暂的快乐,因为它们并非永恒。
"真如法界内","真如"是佛教术语,代表事物的真实本质,"法界"则是宇宙法则的总称。诗人强调在真理的法界之内,不存在自我与他者之分,即无我无人,超越了一切相对的分别。
"无自也无他",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我观念,认为既没有独立存在的自我,也没有与我相对的他者,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空性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的语言,揭示了佛教关于空性与实相的智慧,引导人们超越世俗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心心忍最玄,无中绝二边。
南山烧起火,北山得翠烟。
随处示威权,?棘金刚圈。世人吞得者,万古入灯传。
平湖范蠡船,空恨万波前。
不观天上月,徒捞水间天。
古今人易老,无异霜凋草。
本根依旧青,不解寻元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