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秋热用王荆公韵(其一)

木柴僵落白草摧,禾麻残立如枯骸。

邪气袭逆中结轖,涊汗不待《七发》枚。

焦头颇苦张火伞,炙肤无乃团冰台。

大漠骄阳四千里,沙石烂煟如烧灰。

使者饮泉渴不择,候吏背血谁矜哀。

九边畏官甚于魃,岂待荒旱生椎埋。

我知酷虐匪天意,道逢牛喘犹低回。

东南更闻厄霖潦,忧勤何日尧眉开。

太息年时论边事,疏成殿阁凉风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塞上秋季的严酷景象,以王荆公(王安石)的韵脚写就。首句“木柴僵落白草摧”,形象地刻画了枯木和凋零的白草在烈日下的情状,显示出环境的荒凉。接着,“禾麻残立如枯骸”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凄凉画面,比喻作物残破不堪。

诗人通过“邪气袭逆中结轖”形容暑热侵袭人体,使人疲惫不堪,连引用《七发》这样的典故也无法缓解。“焦头颇苦张火伞,炙肤无乃团冰台”运用夸张手法,描述了酷热难耐,仿佛置身于火伞之下或冰冻之地。

“大漠骄阳四千里,沙石烂煟如烧灰”描绘了沙漠中炽热的阳光,连沙石都仿佛被烧成了灰烬。接下来,诗人借使者和候吏的困苦,揭示出边疆官员对百姓的苛刻,甚至超过旱魃带来的灾害。

“九边畏官甚于魃,岂待荒旱生椎埋”表达了人们对官府的畏惧,即使在荒旱之中,他们也担心遭受更为严酷的待遇。诗人认为酷虐并非天意,而是人祸,他同情那些在酷暑中艰难生存的人们。

最后,诗人忧虑东南地区可能遭受水灾,期盼着能有救民的圣君出现,让百姓得以解脱。结尾处“太息年时论边事,疏成殿阁凉风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问题的深深忧虑,以及希望通过自己的议论唤起朝廷关注,带来政策的改变。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收录诗词(36)

张佩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塞上秋热用王荆公韵(其二)

客心豫为秋风摧,与狐谋裘苏病骸。

独贪避暑胜河朔,入握阴泉珠一枚。

炎官恐我不耐冷,余威直到单于台。

边人嘲是带来热,吾养其内心死灰,素琴自理那成操,谁和万壑松风哀。

清宵独立感皓月,虚鉴偶著埃雾埋。

大寒盛景谅难久,清商劲气将邅回。

阙地置冰亦何取,方床八尺琉璃开。

跫然无音绝褦襶,笑问蝇蚋从何来。

形式: 古风

和东坡石炭(其一)

雷斧击崖臀股断,防风骨节颛顼骭。

海国机心凿窍开,怒鉴飞车恣畔换。

厚坤富媪蕴阴阳,预鞴鲛龙炉底炭。

坛升黑玉黦有文,澒积青金焰不散。

西北家家足炊爨,周后廿图请传看。

欧冶薛烛亟物色,折兰卢侯斩锐悍。

炎炎火山石可樵,铮铮铁山戈乃锻。

漆身■面人作劳,何苦獠奴求阿段。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和东坡石炭(其二)

君不见塞南童土樵采断,樵子号寒衣至骭。

方筐拾得马通归,流人翻取名香换。

我观广莫山宛延,上者金银下瑞炭。

单于不知利有孔,但逐水草牛羊散。

土人然石火风腥,夜气神苗更谁看。

五千山荣杂代貉,莫笑岩顽与石悍。

人居未稠地宝閟,谁迁程卓业冶锻。

鹁鸪斑斑胡桃文,贵官烧木论条段。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曼农省余塞上同游云泉寺为别用东坡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韵

故山菘蕨无一畦,全家飘泊军都西。

少游下泽合乡里,为我长辐溓深泥。

且寻泉脉洗尘壒,村沽不假尊罍携。

横沙乱水纷到眼,但有惊雁无闲鹥。

积年残雪尚封窦,昨夜急雨初鸣溪。

柳不知春况三暑,羲轮摧冻声玻璃。

嗟我肝脾伏炎瘴,忘归决占寒岩栖。

野僧乞句已满壁,藏狸让窟将成蹊。

须眉渐改语音变,子勿见追徒惨凄。

阿奴归去更碌碌,莫更疏直遭排挤。

临分苦语岂浪出,惩羹未可疑吹齑。

万羊鞭叱尽成石,醒来落月圆如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