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平乐·柳絮》由清代诗人王荪所作,通过对柳丝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与情感投射。
“柳丝何意。百尺闲垂地。” 开篇以设问的形式,赋予柳丝以情感,仿佛其在不经意间垂下百尺长条,悠闲地触碰大地,引人遐想柳丝背后的情感与故事。
“收拾春光都是你。只有春愁还系。”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柳丝与春光的关系,似乎柳丝不仅收集了春天的美丽,也承载了春天带来的愁绪,将春日的欢愉与忧伤交织在一起。
“小桥流水无声。和云和雨分明。” 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江南水乡画面,小桥、流水、云雨,构成了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与柳丝的轻柔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不愿生同舞絮,如何死化浮萍。”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柳絮虽轻盈飘逸,但最终归于尘土;而柳树死后化为浮萍,虽有另一种形态的存在,却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这两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清平乐·柳絮》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