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夜坐(其一)》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外漂泊时夜晚的孤独与思绪。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挣扎。
首句“牢落它乡客”,开篇即点明诗人身处异乡,孤独无依的状态,一个“牢落”二字,便将诗人远离家乡、形单影只的处境描绘得淋漓尽致。接着,“凄凉独夜魂”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将诗人的精神状态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氛围。
“残灯孤馆静,斜月小窗昏。”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昏暗的夜晚场景。残灯象征着生命的微弱与短暂,孤馆则强调了诗人身在异乡的孤独。斜月和小窗的昏暗,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凄清与寂寞,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情感。
“苏子裘虽弊,张仪舌尚存。”这两句运用典故,以苏子和张仪为例,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内心仍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苏子裘虽破旧,但苏子的才华仍在;张仪舌虽巧,但张仪的智慧犹存。这里既是对自身境遇的自嘲,也是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
最后,“此生穷达事,不必问乾坤。”诗人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与命运的无常,认为个人的穷通得失,不必过分在意宇宙的法则或命运的安排。这句话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哲学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