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子俊閒居十首(其三)

维昔陶元亮,早岁尚隐沦。

从事建威幕,奔走戎马尘。

宵征亦良苦,我岂恋轩茵。

时运不可回,物态日以新。

悠然彭泽去,渐与乡里亲。

公田半税秫,亦足慰我贫。

有人企高躅,漫仕求所伸。

闽峤虽云远,弦歌遂其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文人陶渊明的生平转变,从追求功名到最终归隐田园的心路历程。诗人牟巘通过“和赵子俊閒居十首”中的第三首,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身情感融合,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官场的疏离。

首句“维昔陶元亮”,开篇即点出陶渊明,这位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而闻名。接着,“早岁尚隐沦”描述了陶渊明年轻时便对隐居生活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向往。然而,“从事建威幕,奔走戎马尘”则转折,揭示了陶渊明在官场的短暂经历,他为了生存不得不投身于政治斗争之中,过着奔波劳碌的生活。“宵征亦良苦,我岂恋轩茵”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时运不可回,物态日以新”暗示了陶渊明意识到个人命运无法逆转,世事变迁,唯有顺应自然规律。接下来,“悠然彭泽去,渐与乡里亲”描绘了陶渊明最终选择远离尘嚣,回到故乡彭泽,与乡亲们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这里,“公田半税秫,亦足慰我贫”不仅体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也反映了他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的智慧。

最后,“有人企高躅,漫仕求所伸”表达了对那些仍在官场中挣扎、试图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选择的坚定。而“闽峤虽云远,弦歌遂其真”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远离世俗、追求内心真实与平静生活的向往,即使面对遥远的地域和艰难的环境,也能通过内心的音乐(弦歌)找到心灵的慰藉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平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自身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和赵子俊閒居十首(其五)

势利苦炎炎,名节贵皓皓。

河县开桃李,家园熟梨枣。

当年归骑省,名誉岂不早。

一染金谷尘,萧艾没芳草。

胡为閒居赋,乃诮任安巧。

所以惟慕陶,固穷而守道。

形式: 古风

和赵子俊閒居十首(其六)

我亦爱閒居,好山环屋青。

拄颊坐来久,冉冉白云生。

山中有三秀,谁为采其荣。

散我腰脚顽,使我神观清。

形式: 古风

和赵子俊閒居十首(其七)

我居殊偪仄,东西凿两牖。

卧起于其间,不知岁年久。

秋菜上墙生,废圃一何有。

只应溪上人,笑我已白首。

橘柚非所种,劝我且种柳。

也莫种牡丹,与物争妍丑。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和赵子俊閒居十首(其八)

閒居维弄翰,窗明庭户寂。

硬黄力追古,旁观共叹息。

当由结习深,亹亹向晨夕。

持用自怡悦,而不为物役。

但恐好事者,逸少混铁石。

我能别真赝,一纸百金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