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留紫芝庵即事

玄冬适莽苍,霜宇更阒寂。

系舟山下路,窈窕松关入。

一榻寄僧居,幽云生卧室。

明朝过东山,千寻更矹硉。

丙舍尤杳深,寒林互盘屈。

孤枫缀馀丹,万竹错丛碧。

天寒鸟声静,木落山骨出。

饮无客献酬,坐有僧分席。

一杯复一杯,不觉日之夕。

林鸟欲归栖,翩翩竞翔集。

万点布平田,有似坡仙弈。

此行为访梅,东寻复西觅。

俄见影横斜,萧然倚山壁。

中有第一春,缄藏何太密。

数日我重来,要见南枝白。

形式: 古风

翻译

寒冬来到荒野,霜冻的天空更加寂静。
沿着山路走到山脚,蜿蜒进入松木关隘。
我在僧人住所留宿,卧室上空飘着幽深的云雾。
明天将越过东山,山路崎岖高峻。
丙舍隐藏在深深的树林中,树木交错曲折。
孤独的枫树点缀着残留的红叶,万竿翠竹错落其间。
天气寒冷,鸟儿叫声稀疏,树叶落下,山骨清晰可见。
无人举杯敬酒,只有僧人在座,共享席位。
一杯又一杯,不知不觉已近黄昏。
林中的鸟儿准备归巢,纷纷飞翔聚集。
无数点点落在平原,仿佛是坡仙下棋的布局。
这次行程是为了寻找梅花,东寻西找。
忽然看见影子横斜,它孤独地倚靠在山壁上。
其中蕴含着早春的气息,为何隐藏得如此深沉。
几天后我再次来访,期待见到南枝上的白色梅花。

注释

玄冬:寒冬。
莽苍:荒野。
霜宇:霜冻的天空。
窈窕:蜿蜒曲折。
僧居:僧人的住所。
幽云:幽深的云雾。
千寻:极高的样子。
矹硉:形容山路崎岖。
杳深:深远、隐蔽。
孤枫:孤独的枫树。
万竹:众多的竹子。
坡仙:指唐代诗人王维,以其诗画并称。
访梅:寻访梅花。
南枝:古人认为梅花先开于南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访梅的画面,诗人在严寒的季节里,踏着积雪来到一座名为紫芝庵的地方。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静。

开篇“玄冬适莽苍,霜宇更阒寂”两句,描绘了深冬的萧瑟景象,天空被严霜覆盖,一片冷清。接着,“系舟山下路,窈窕松关入”写出了诗人来到庵所在山脚下的情景,那里有条不起眼的小溪流过,溪水静谧,周围是参天的松树,营造出一种幽深的氛围。

“一榻寄僧居,幽云生卧室”则描绘了诗人暂宿于庵中的一处简单居所,那里的云雾迷蒙,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紧接着,“明朝过东山,千寻更矹硉”写出了第二天清晨越过东山的情景,那里山高林深,一路上行,发现更多未知的奇石异岩。

“丙舍尤杳深,寒林互盘屈”进一步强化了冬日山中之冷清与幽深,而“孤枫缀馀丹,万竹错丛碧”则写出了树木在严冬中的姿态,一棵孤独的枫树上挂着未凋的枫叶,四周是参差不齐的竹林,呈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的景象。

“天寒鸟声静,木落山骨出”则描绘了冬日里自然界的寂静与生命力,“饮无客献酬,坐有僧分席”写出了诗人在庵中与寺僧共饮酒食的场景,这里的“饮无客”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

接着是“一杯复一杯,不觉日之夕”,诗人沉浸于与僧侣对酌之乐,忘却了时间的流逝。随后,“林鸟欲归栖,翩翩竞翔集”则转写出了傍晚时分,林间鸟儿争相返回巢穴的景象。

“万点布平田,有似坡仙弈”中,“万点”形容梅花如繁星点缀,而“有似坡仙弈”则是对前人诗仙白居易的吟诵,表明诗人心中的美好与追求。

最后,“此行为访梅,东寻复西觅。俄见影横斜,萧然倚山壁”写出了诗人不懈追寻梅花的执着,最终在一处隐秘之地发现了它们。而“中有第一春,缄藏何太密。数日我重来,要见南枝白”则表达了诗人的期待与承诺,他将会再次回到这里,以期目睹到梅花绽放的美景。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深冬山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于自然的情怀。诗人在这严寒的季节里寻访梅花,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与寄托。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北山回棹

高风扫群翳,山色秀而静。

寒林隐虬龙,幽径行蛇蚓。

场登䆉稏实,水弄芙蓉影。

明发汎归舟,秋空更青迥。

形式: 古风

北山值雪偶成

艮象涵万有,佳趣备四时。

此行属寒冱,喜遇腊雪飞。

琤琤初集霰,粲粲纷葳蕤。

奔腾渐成阵,势作龙凤驰。

森森千碧林,缘饰如珠玑。

旋观压层岭,烂若银成围。

一天散和气,万境凝清辉。

飞扬到朽壤,臭腐为神奇。

问山何幻怪,顷刻颜面非。

苍苍改正色,皓皓浮须眉。

我来逢此瑞,爽垲流肝脾。

对之岂徒酒,而可不以诗。

因诗探山意,春信横南枝。

形式: 古风

北山遇雪

天公衒天巧,三见腊之时。

似花还非花,衮衮纵横飞。

泻竹振清香,压梅迷真蕤。

乌兔耿无光,遁迹不敢驰。

雕锼各成形,磊块或作堆。

蔽空来若尘,著物明于玑。

武骑当此际,纵猎方打围。

森森纷甲刃,烂烂光相辉。

岂若灞桥驴,领此一段奇。

今朝积数寸,回视觉昨非。

比屋占农祥,津津喜上眉。

对书明彻眼,煮茗清入脾。

肯为袁安卧,宜赋刘叉诗。

呼童扫松径,迎客扶桃枝。

形式: 古风

对竹衍坡诗意

尔来食无肉,所喜居有竹。

森森无千纛,挺挺立群玉。

婵娟而鲜润,偏悦隐者目。

苟使清可娱,何妨饱不足。

小人求属厌,君子肯为腹。

馀生复何为,一事无足录。

惟应对此君,细把坡诗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