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磨衲与惠因长老

三韩山川悉汉地,其中佛法亦复然。

王子义天不思议,剪除须发作佛事。

东渡参问三乘法,无为分与最上乘。

喜抱方袍入净人,有僧恭敬能摄受。

宝华粲缛并文绮,金针细衲成帖相。

衣裓一一如来法,一一针孔藏妙用。

经历百千无退转,佛光律仪不曾失。

我以至宝易得之,每善护持神通藏。

是故回施惠因老,愿以此衣覆法身。

天风海涛助潮音,普闻四众及一切。

常如此袍无断灭,惠因法施亦无穷。

楖栗横拈师子床,法法流通并东海。

形式: 古风

翻译

三韩的山河都是汉地,那里的佛法也同样如此。
王子义天的佛法不可思议,他剃发修行以成佛事。
他东渡去学习佛法的三种教义,领悟无为之道,认为它是最高境界。
欢喜地穿上僧袍,进入清净之地,有僧侣恭敬地接受他的修行。
袍子上的图案华丽,如同绣有花纹的丝织品,细密的金线缝制出精美的图案。
每一道衣缝都蕴含着佛陀的教法,每个针孔都藏着佛法的奥秘。
历经无数轮回,他的佛法修为从未退步,遵循佛光和戒律始终如一。
我以极珍贵的态度对待这得来的衣物,珍视并守护着佛法的神通力量。
因此,我将这件衣物作为恩惠回馈,希望它能覆盖我的法身。
天风海浪的声音增添了佛法的深远,让所有众生都能听到。
这件僧袍象征着佛法的永恒,施法的恩惠没有尽头。
他随意拿起禅杖,就像狮子床上的师者,佛法在东海两岸广泛传播。

注释

悉:全、都。
佛法:佛教的教义和实践。
王子义天:可能指代某位具有佛法智慧的王子。
无为:佛教中的一种理念,强调顺应自然,不刻意造作。
净人:指僧侣或洁净之人。
宝华:比喻华丽的装饰或佛法的光辉。
师子床:佛教中的象征物,代表尊贵和智慧的讲经台。

鉴赏

这首宋诗《施磨衲与惠因长老》是曹勋所作,描绘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僧侣的尊重。诗人首先强调三韩之地的佛教传统与汉地相同,接着叙述王子义天(可能是一位高僧)通过修行剃发出家,东渡求法,最终获得最高佛法“无为”。他穿着精致的袈裟,其上的图案和针脚都蕴含着佛法的奥秘,每一线都代表着如来的教诲和神通。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虔诚,将这件珍贵的衲衣视为至宝,不仅珍视它,还希望通过回施,将其作为法身的覆盖,传递给惠因长老。海浪和天风的意象增添了神圣的氛围,象征着佛法的广大传播,不仅惠及僧众,也遍及世间万物。最后,诗人以禅杖轻敲狮床的场景结束,寓意佛法的无尽流通,直至东海之滨。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的崇敬和对僧侣修行的赞美,以及对佛法传播的热忱。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春日有所思

阳春被华旦,草木蒙恩私。

沉沉幽谷兰,不得同其施。

女萝托乔松,光彩纷葳蕤。

游尘薄雄风,光景低郁仪。

岩花落深涧,甘为井底泥。

升沉固难量,宁复论高卑。

佳人去已远,良遇安可期。

流年易凋落,荣盛能几时。

促席具樽酒,不醉夫何为。

形式: 古风

春风引

忆昔上国宣和初,时平比屋驩唐虞。

天王恺乐纵游豫,翔风和气凌天衢。

苍龙颁春动时辂,晴光彩错明金铺。

扶晨官师会朝请,杂沓剑佩诸侯趋。

仗移走马退东掖,阗阗车骑喧传呼。

笙箫合沓送歌酒,游人买笑捐金珠。

太平一百六十载,四夷面内无征诛。

歌声未断霓裳舞,胡兵直指隳神都。

苍茫万乘扣军垒,六龙不御惊镤?。

阴虹当天变白昼,中原化作羊犬区。

黄旗悠悠渡江汉,百僚窜伏天一隅。

南极三吴北燕蓟,西秦东鲁残羌胡。

至今甲历遍三四,生民散尽悲巢乌。

我每思家限淮水,摇摇心与飞云孤。

江城春风涨白浪,鸡声可数屋可踰。

兵缠九宇无花木,憔悴春风空绿芜。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春晴野步

春风摇天宇,散策喜徐步。

乐与二三子,绿草池塘路。

鸠鸣桑柘春,川阔牛羊暮。

眷言益妍煖,更约穷逸趣。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昭君怨四首(其一)

人生无定端,万事固难料。

美好招世患,谗謟过忠告。

正淑不自媚,私谒事妍笑。

入宫踰十年,嫉妒掩称道。

疏贱难为容,况复昧倾巧。

一朝见排弃,众笑蛾眉好。

驱车临出门,盛饰舒怀抱。

不怨君王远,不怨父兄老。

唯怨蛾眉误一生,荣枯不得同百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