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皋春早饶花木,花品神仙此称独。
当年坡老一题诗,到今标格超凡俗。
我来黄州亦再闰,五见此花灿东谷。
孤根自结白莲社,媚姿不贮黄金屋。
日华浓艳澹生唇,雾縠繁红微映肉。
宛如初浴出华清,讵是朝酣睡未足。
有时著雨更妖娴,无力胜风转娇淑。
我欲题诗和坡老,抽思未得还扪腹。
把酒徘徊倚啸台,行吟绕遍西池竹。
苦无藻丽发巧心,数傍花枝舒拙目。
问花何以拟甘棠,缘同太守来西蜀。
花容诗句总绝世,高风渺渺翔鸿鹄。
岁岁年年花自开,游人几和阳春曲。
悠悠不尽古人情,啼莺语燕纷相触。
此诗《海棠》由宋代诗人潘从哲所作,描绘了江边春早时节,海棠花盛开的景象,以及诗人对这花的独特情感与感悟。
诗中首先描述了江边春早,花木繁盛,而海棠花在其中显得尤为独特,仿佛是神仙之物。接着,诗人提到苏轼曾在此地留下赞美海棠的诗句,使得这里的海棠花格调超凡脱俗。诗人自己来到黄州,也两次经历了闰月,五次见证了东谷中海棠花的灿烂绽放。他形容海棠花如同白莲之根,姿态优雅,不需金屋贮藏,其花瓣在阳光下显得浓艳而淡雅,红晕如雾,美丽动人。
诗人想象海棠花如同刚沐浴后的华清宫美人,又似沉醉未醒的佳人,雨后更加妖娆,风吹时更加娇柔。他想要模仿苏轼的诗句来赞美这花,但苦于文思未至,只能徘徊于花前,饮酒吟诗,倚靠在啸台上,围绕着西池的竹林行走。诗人感叹自己文笔拙劣,无法表达出海棠花的美丽,于是询问海棠为何能像甘棠一样受到人们的喜爱,答案在于它与太守(可能指苏轼)一同来到西蜀,共同留下了绝世的诗句与高风亮节。
最后,诗人感慨每年海棠花开,游人如织,仿佛在和阳春曲相互应和。这种情感的延续,让诗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古人的情感在花鸟的啼鸣中交织,充满了无限的诗意与感慨。
不详
好鸟啼春昼,晴云护草堂。
日高忘盥栉,天暖减衣裳。
洗砚抄花谱,钩帘看海棠。
阑干閒徒倚,巢燕落泥香。
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
晴来使府低临槛,雨后人家散出墙。
閒地细飘浮净藓,短亭深绽隔垂杨。
从来看尽诗谁苦,不及欢游与画将。
每至春园独有名,天然与染半红深。
芳菲占得歌台地,妖艳谁怜向日临。
莫道无情閒笑脸,任从折戴上冠簪。
偏宜雨后看颜色,几处金杯为尔斟。
仙署名花海国移,半开风雨倍含姿。
红妆向客寒犹腻,翠幔留春艳不支。
欹侧漫同妃子醉,婆娑解乞沈郎诗。
梁园多少青阳景,妒煞君家赤玉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