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沈仲律先生(其四)

山林形影复何言,言有桑麻墅老喧。

总为食贫歌帝力,不妨抱瓮向人园。

行无愧影终然好,罪或欺天不可原。

种树书常留枕畔,把锄手倦把书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联“山林形影复何言,言有桑麻墅老喧”描绘了山林中,形影自伴,不需多言,因为有桑麻在田间喧闹,仿佛在诉说着农事的繁忙与丰收的喜悦。这里以“桑麻”象征着农耕生活,以“墅老喧”形容农事的热闹与忙碌,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颔联“总为食贫歌帝力,不妨抱瓮向人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他将生活的艰辛与贫困视为对帝力的歌颂,即对上天赐予的生存条件的感激。同时,他愿意亲自参与农作,无论是提水浇灌(抱瓮)还是在自己的园子里劳作,都体现了他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土地的深情。

颈联“行无愧影终然好,罪或欺天不可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道德观。他认为,只要行为无愧于心,即使在别人眼中可能显得与众不同,也是好的。而如果有人违背天理,欺骗上天,那是不可原谅的。这表明了诗人对道德和正义的坚守。

尾联“种树书常留枕畔,把锄手倦把书掀”则展示了诗人的闲适生活。他常常阅读关于树木种植的书籍,以充实自己,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知识的追求。当劳作的手感到疲倦时,他会拿起书本,继续学习,这种生活状态既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道德以及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追求,充满了哲思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75)

庄昶(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沈仲律先生(其五)

祗有东风竟不言,吹开万化不曾喧。

光阴放我还收我,花柳南园又北园。

紫气何来逢尹喜,采丝无计绣平原。

狂飙莫送长江目,浩浩东流势共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沈公见寄次韵奉答(其二)

一回人物如公少,三楚姓名从古喧。

沧海会同都活水,芳菲次第各名园。

藜羹莫道无莱妇,兰畹应谁负屈原。

自古是非看汗简,一番披抹一番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沈公见寄次韵奉答(其三)

阶前惊犬虎频过,门外催租吏更喧。

欹枕月横千丈石,种芝云里四时园。

崇高枫陛今惟圣,贫病桑枢旧姓原。

苦雨闭门如坐井,一帘垂地未教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沈公见寄次韵奉答(其四)

閒来一坐都忘却,为有东风入耳喧。

春意宜人何独我,花光著处不皆园。

燕泥软趁高高履,莺谷斜连短短原。

回首江门去年道,两三连袂任风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