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度翚岭》,是清代诗人郑江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行经新安郡边远之地,途径翚岭时所见的社会民生状况。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地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首句“新安僻一隅,崖谷莽相围”点明了地点,描绘出新安地区偏远、地形崎岖的特点。接着,“寒雨度翚岭,悄然徒御悲”则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了百姓生活的艰难。
“匪悲道路险,疲氓寒无衣”两句,直接揭示了百姓生活中的两大困境:一是道路险峻,行走艰难;二是百姓衣食不足,寒冷难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祗役我之分,劳民毋乃非”表明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责任与矛盾。他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在于为百姓服务,但同时又担心过度劳累百姓。这种内心的挣扎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自觉。
“既不能重趼,复不奋翅飞”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力感。他无法给予百姓更多的帮助,也无法改变现状,只能无奈地继续前行。
“民劳岂得已,王程不可违”点出了官僚体制下,官员们往往身不由己,必须遵守上级命令,难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酬民以价直,几为吏橐肥”揭示了官场腐败现象,官员们为了完成任务,可能会牺牲百姓的利益,甚至从中谋取私利。
“疲氓感我意,绕座涕洒挥”描绘了百姓对诗人的感激之情,他们被诗人的关心所感动,流下了泪水。这反映了诗人行动的正面影响。
“民情大可见,岂愿咸其腓”强调了民众的真实感受和愿望,他们并不希望仅仅得到表面的恩惠,而是渴望真正的改善和公正。
“劳劳道路间,志在救朝饥”表达了诗人致力于解决百姓饥饿问题的决心和努力。
“饥寒苟不恤,焉用长吏为?”最后两句发人深省,指出如果官员不关心百姓的饥寒,那么他们存在的意义何在?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是对所有官员的警醒,强调了官员应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翚岭行旅的描述,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官民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